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热潮,成为推动各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我国紧跟发展趋势,不断出台政策推动虚拟现实产业发展。2022年发布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 (2022-2026 年)》,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如今到了2025年,政策带来的利好持续发力,虚拟现实产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按照《行动计划》设定的发展目标,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将实现巨大飞跃,总体规模预计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也将突破2500万台。在技术创新方面,三维化、虚实融合沉浸影音关键技术被列为重点突破方向。同时,计划培育100家具备强大创新能力与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打造10个具有区域引领作用的产业集聚区,建成10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10类虚拟视听制作应用示范,打造10个“虚拟现实 +” 融合应用领航城市及园区,形成至少20个特色应用场景和100个融合应用先锋案例,以此构建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形成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协同发展的繁荣格局。
推进关键技术融合创新:围绕近眼显示、渲染处理等多个关键细分领域,不断优化 “虚拟现实 +” 的内生能力。通过强化虚拟现实与 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其赋能能力。同时,大力推进云、网、边、端协同能力体系建设,支持产业链上下游针对特定场景、具备商用潜力的应用技术开展协同研发,为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筑牢技术根基。
提升全产业链条供给能力:全面提升虚拟现实产业各环节的产业化供给能力,从关键器件到终端外设,从业务运营平台到内容生产工具,再到专用信息基础设施,都将进行全方位的升级。致力于研发高性能虚拟现实专用处理芯片、近眼显示等关键器件,推动多样化终端产品发展,提升终端产品在舒适度、易用性与安全性方面的表现。加大对内容生产工具开发的投入,提高优质内容的产出,以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
加速多行业多场景应用落地:以实现规模化与特色化融合应用为目标,深入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在工业生产、文化旅游、融合媒体等众多行业领域的有机融合。鼓励有条件的行业积极开展规模化应用试点,让虚拟现实技术在更多场景中发挥作用,为各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加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共性应用技术支撑平台,聚焦行业共性技术,挖掘关键技术需求,依托行业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建设沉浸式内容集成开发平台,为内容开发者提供全面的软硬件工具箱,支持内容创作与生产,同时鼓励建设开源软件社区,培育创作者经济;建设融合应用孵化培育平台,打造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构建融合应用标准体系:加强标准顶层设计,构建覆盖虚拟现实全产业链的综合标准体系。根据行业需求明确标准研制路线图,加快健康舒适度、用户信息安全等重点标准的制定与推广,推动应用标准研究,鼓励我国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提升我国在虚拟现实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行动计划》的发布,在产业界引发了强烈反响,它不仅为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也预示着一场新的产业变革正在拉开帷幕。《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虚拟现实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下,虚拟现实产业将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应用拓展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有望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各项目标和任务的逐步落实,到 2026年实现产业规模超3500亿元的目标值得期待,虚拟现实产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