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4年全球智能驾驶行业迎来关键转折点。随着黑芝麻智能、地平线等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智驾公司首份年报揭示出显著的业绩分野——L2级辅助驾驶赛道在商业化落地中逐步实现盈利突破,而聚焦L4级通用自动驾驶的企业仍在亏损泥潭中艰难前行。这种分化既反映了技术路线选择的差异化发展路径,也折射出智能驾驶产业从技术验证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过渡阶段特征。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智能驾驶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以地平线和黑芝麻智能为代表的芯片企业,在L2级辅助驾驶市场迎来爆发期。2024年数据显示:
地平线全年营收达23.84亿元,同比增长53.6%,毛利率提升至77.3%;
黑芝麻智能实现营收4.74亿元,同比增长51.8%,毛利率从23.7%跃升至41.1%。
尽管两家公司表面扭亏为盈,但核心盈利依赖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若剔除非经营性因素后:
地平线经调整净亏损16.81亿元(同比扩大2.8%);
黑芝麻智能经调整净亏损13.04亿元(同比扩大4%)。
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智驾系统装车率达67.8%,较上年提升12.5个百分点。比亚迪、吉利等车企加速推进“全民智驾”战略,预计2025年将成为高阶智驾普及元年。但竞争压力同时加剧——头部车企开始自主研发芯片,英伟达、高通等国际巨头持续加码中国市场,推动行业进入技术整合与生态合作并行的阶段。
聚焦Robotaxi领域的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则呈现截然不同的财务表现:
小马智行营收5.39亿元(同比增长4.35%),毛利率15.2%,净亏损近20亿元;
文远知行营收同比下滑10%,毛利率30.66%,净亏损超25亿元。
尽管行业预测中国Robotaxi市场将在2035年渗透率达69.3%,但当前受法规、基础设施及公众认知限制,仅少数城市开展小规模试运营。特斯拉Cybertruck的量产计划也显示,L4级技术距离大规模商业化仍有至少五年窗口期。
两家公司现金储备均超48亿元,但持续亏损已引发市场担忧。行业分析表明,通用自动驾驶企业需在技术研发、政策适配及商业模式创新间找到平衡点,其盈利时间表高度依赖基础设施完善与法规突破速度。
L2级辅助驾驶的标准化应用推动芯片供应商快速商业化,而L4级自动驾驶仍需跨越技术成熟度与社会接受度的双重鸿沟:
1. L2赛道呈现“20%自研+80%合作”生态趋势,第三方企业通过供应链整合巩固优势;
2. L4领域则面临更长的投资回报周期,亟待探索货运物流、封闭园区等场景以验证商业模式。
总结:智能驾驶产业分化揭示技术路线的战略选择价值。L2级辅助驾驶凭借渐进式发展路径率先实现商业闭环,而追求全场景无人驾驶的L4企业仍需在技术攻坚与资本耐心中寻找平衡点。未来五年将是行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期,市场将考验各家企业在技术迭代、成本控制及生态协同上的综合竞争力。随着高阶智驾渗透率加速提升和Robotaxi试点范围扩大,两类赛道或将迎来新的价值重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