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医药工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数智化转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药工业从传统的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转变,数字化技术成为推动这一转型的关键力量。近期,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为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到2027年和2030年的两步走发展目标。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医药工业正式进入数智化转型的“深水区”,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025年,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迎来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明确了两步走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取得重要进展,全产业链竞争力和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到2030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智化转型全覆盖,数智技术融合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数据体系进一步完善,生态体系进一步健全。这一政策不仅是对前期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延续,更是对“十四五”期间产业升级的加速回应。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医药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数字化转型。《2025-2030年中国医药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分析报告》预计到2025年,医疗服务将更加互联、智能和以患者为中心。根据相关数据,2022年全球数字医疗市场规模达到2110亿美元,预计从2023年到2030年将以年均18.6%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市场规模将增至8092亿美元。中国作为数字医疗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规模也在快速增长。2023年中国数字医疗市场规模已达到1740亿元,同比增长50%,预计2025年将达到539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1%,略高于全球增速。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医保覆盖范围的扩大以及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
医药工业行业趋势分析指出数智技术在医药工业的应用正在不断深化,尤其是在药物研发领域。《实施方案》在四个方面部署了14项重点任务,包括数智技术赋能行动、数智转型推广行动、数智服务体系建设行动和数智监管提升行动。这些任务旨在通过加强医药工业数智产品研发应用、整合医药数据要素价值、改造升级信息基础设施、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应用等措施,推动医药工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例如,在药物发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帮助识别更佳的靶点,并设计更高效的临床试验方案,显著提升研发效率。
近两年,数字化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成熟,推动了医药工业生态圈的加速构建。例如,一些企业通过建立开放式创新孵化平台,专注于数字疗法、早筛诊断和智慧服务等领域,加速了数智化布局。然而,医疗数字化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应用场景的拓展仍显不足,全面成熟应用的实现还需时日。为此,政策建议优先考虑国内云服务,加强与国有机构合作,专注于提供算法服务,不直接持有相关数据,以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
为确保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的顺利实施,《实施方案》提出了5个方面的保障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支持、促进交流合作等。具体而言,相关部门将按照职责分工推进方案实施,加强全链条政策有效衔接;组建国家医药工业数智化发展专家委员会,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支持;统筹国家科技项目渠道,加大对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的支持力度;鼓励地方加强要素保障,统筹项目、融资、用地、用能等支持政策;推动医药工业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跨区域合作,依托国际组织和多双边合作平台,推动国内外法规接轨、标准认证、业务技术交流等。
总结
2025年,医药工业正加速迈向数智化转型的新阶段。政策的支持、市场的增长、技术的赋能以及生态圈的构建,共同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尽管数智化转型的道路充满挑战,但随着多方的共同努力,医药工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推动产业向更高质量、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