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全球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产业链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一家以氟化工为基础、新能源材料为核心的企业,多氟多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战略布局,正在新能源领域构筑起坚实的护城河。从六氟磷酸锂的全球领先地位到钠离子电池材料的创新突破,多氟多通过技术迭代、成本控制和长单策略,在行业周期波动中实现了逆势增长。其“氟锂硅硼+固态”四元素+固态电池联动的战略,不仅展现了企业的技术实力,也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电池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多氟多成立于1999年,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2021年更名为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以无机氟化物起家,逐步拓展至传统工业、新能源和半导体三大领域,形成了“基础材料+高端应用”的驱动模式。目前,公司业务涵盖氟基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和新能源电池四大板块,均取得了显著的市场地位。
在氟基新材料领域,多氟多的无水氟化铝、高分子比冰晶石、无水氟化氢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其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无水氟化铝生产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销量和出口量持续多年保持行业第一。此外,公司还通过磷肥副产氟硅资源高质利用技术,实现了超纯电子级氢氟酸联产高品质白炭黑的产业化,进一步提升了氟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电子信息材料领域,多氟多的电子级氢氟酸、电子级硅烷等产品在半导体和光伏行业广泛应用。公司已突破UPSSS级氢氟酸生产技术,成功切入半导体企业供应链,并与多家国内外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目前,公司具备年产6万吨电子级氢氟酸的产能,其中半导体级2万吨,光伏级4万吨。此外,公司还掌握了高纯纳米硅粉、高纯氟气、电子级硝酸等一系列电子化学品的生产工艺,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多氟多的六氟磷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六氟磷酸钠等电解质盐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公司具备6.5万吨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的生产能力,客户涵盖国内外主流电解液厂商,产销量位居全球前列。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公司的六氟磷酸钠产品已实现商业化量产,客户包括多家主流钠离子电池和电解液厂商。随着钠离子电池技术的进步,六氟磷酸钠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到2030年全球钠电总需求可达520GWh,市场空间超2000亿。
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多氟多的产品涵盖圆柱电池、软包电池、方形铝壳系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二轮车、大规模储能等领域。公司具备从氟资源到锂电池的完整产业链,并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持续降本。其自主研发的“氟芯”大圆柱电池,通过“双向泄压”防爆结构和“全芯CTC结构”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满足了市场对不同电池容量的需求。此外,公司还前瞻布局固态电池材料研发,半固态电池相关材料已完成内部测试,固态电池中试产线已建设完毕,正在进行技术验证与优化。
多氟多在技术研发方面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覆盖氟、锂、硅、硼等多种材料的研发、制造到下游应用的全产业链领域。公司拥有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并与多所高校合作,推动技术创新。截至2024年年底,公司申报专利1602项,授权专利1024项,其中发明专利240项。同时,公司通过一体化产业链布局,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具备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
2024年,多氟多因行业竞争加剧和产品价格低位运行,全年营收规模同比下滑,归母净利润出现亏损。然而,公司通过资产减值和降本增效措施,为后续业绩增长奠定了基础。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98亿,归母净利润6473万,同比大幅增长69.24%,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和盈利能力修复潜力。
在氟基新材料领域,国家政策对绿色发展的重视为多氟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在电子信息材料领域,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子化学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多氟多有望通过国产化替代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在新能源材料领域,随着锂电需求端景气度提升,六氟磷酸锂行业供需比将明显改善,多氟多作为头部厂商将率先受益。在新能源电池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多氟多的多维度布局将为公司带来长期增长动力。
总结
多氟多凭借其“氟锂硅硼+固态”四元素+固态电池联动的战略布局,在新能源产业链中构筑了独特的竞争优势。通过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和多需求领域的同步驱动,公司在行业周期波动中实现了逆势增长。未来,随着新能源市场的持续扩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多氟多有望迎来业绩和估值的双重提升,成为新能源领域的隐形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