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期,国内外在科技创新、金融改革、国际贸易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型开放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再到全球电池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这些动态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角色,也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以下是对这些重要消息的详细解读。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电池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系统部署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工作。经过5年左右的探索,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在制度型开放、系统性改革和开放型经济质量方面实现全面提升。重点政策体系将围绕贸易、投资、资金流动、交通运输、人员往来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展开,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针对美国以关税手段胁迫其他国家限制对华经贸合作的行为,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美国打着“对等”旗号滥施关税,实际上是在推行霸权政治和单边霸凌。中方坚决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达成交易,并将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国际贸易一旦回归“丛林法则”,所有国家都会沦为受害者。中方愿与各方加强团结,共同抵制单边霸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该方案从提高跨境结算效率、优化汇率避险服务、强化融资服务、加强保险保障和完善综合金融服务等五方面提出18条重点举措,支持各类主体更加安全、便捷、高效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对上海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快形成更加丰富多样的制度创新成果,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一次性向所有试点的11个省市全面铺开,不再区分地区和任务批次。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提高试点工作效率,推动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国资委近日作出专门部署,要求中央企业主动作为、靠前发力,强化资金统筹安排,确保及时付款,并可对中小企业小额款项、长账龄款项依法协商提前支付。这一部署将有力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上海证券交易所近日召开专题座谈会,与10余家头部私募机构代表深入交流。与会机构认为,当前中国资产估值处于相对较低水平,随着国内经济结构优化、政策利好和关税冲击下全球资金再平衡,中国资产具备显著的估值修复和提升潜力。机构将坚定持有中国优质资产,共同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出倡议,要求企业规范营销宣传行为,严格依据《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杜绝虚假宣传与过度营销,确保功能命名科学严谨,防止驾驶员误用、滥用风险。企业应主动承担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推动组合驾驶辅助功能产品的安全推广应用。
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2025年4月份国产网络游戏审批信息,共118款游戏获批。这一审批信息展示了国内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周一,美元指数暴跌超过1%,一度跌破整数关口98,为2022年3月以来最低点。现货黄金涨3%,达到每盎司3424.25美元的历史新高。这一市场动态反映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投资者对避险资产的需求。
在“边界觉醒”超级科技日上,全球首款兼具800km超长续航和峰值12C的磷酸铁锂电池——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正式发布。此外,全球首款车规级规模化量产应用的钠离子电池“钠新”电池也同步亮相。这些电池技术的突破不仅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多家上市公司近期发布了回购与增持计划。例如,京东方A拟15亿—20亿元回购股份,中国交建拟5亿—10亿元回购A股股份,控股股东拟2.5亿—5亿元增持公司H股股份。这些动作展示了企业对自身发展前景的信心,也为市场注入了积极信号。
随着央国企公司集中发布回购增持计划,红利资产成为短期避风港。央国企的回购增持动作不仅增强了股东回报支持,也为市场提供了稳定的投资选择。未来,更多央国企将参与入市维稳过程,形成更强的市场支持。
总结
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型开放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再到全球电池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这些动态展示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角色。同时,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国际经贸争议、中央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支持、以及企业回购与增持动作的频繁,都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国资产估值修复潜力显著,电池技术突破引领能源革命,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