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4年4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会上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强化技术研发、深化场景应用、完善产业生态等多维度举措,我国正全面开启“智能产业化”与“产业智能化”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为加速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的研发布局,相关部门将组织“揭榜挂帅”攻关行动,推动工业领域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此举旨在解决关键技术瓶颈,提升人工智能在制造场景中的适配性和可靠性。例如,在智能装备、工艺优化等领域,通过算法迭代与算力支撑的结合,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核心动力。
政策明确要求推动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全链条智能化改造,并重点针对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十大行业开展专项突破。同时,加速推进超级智能终端产业化进程,计划在年内遴选覆盖百大场景的标杆案例,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示范效应。数据显示,通过“产业智能化”工程的实施,预计将在关键领域实现效率提升30%以上。
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AI产业生态,政策提出引导长期投资资金加大支持力度,培育行业龙头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并举。同时,依托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速制定关键领域急需的技术规范。在人才培养方面,将通过产教融合项目输送复合型人才,并强化伦理治理框架设计,确保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的平衡发展。
政策强调要主动融入国际标准体系,在算法安全评估、跨境数据流动等领域加强规则对接。通过参与全球开源社区建设及举办国际性产业峰会,中国正积极构建开放包容的AI协作平台,推动技术成果共享与产业链互补。
总结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进入系统化推进阶段,从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从标准制定到生态培育形成完整闭环。通过“智能产业化”与“产业智能化”的双向驱动,预计将在未来三年内实现重点行业数字化渗透率超60%,培育千亿级AI产业集群。这一战略路径不仅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更将重塑全球智能制造竞争格局,助力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高价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