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电子 资讯详情
成都加速布局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激励举措释放创新动能
 人工智能 2025-04-10 09:49:26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成都市以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为契机,聚焦场景开放与技术研发协同推进,在政策设计中突出市场化导向,通过真金白银的激励机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的深度落地。这一系列措施不仅为技术创新提供试验田,更构建起“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生态循环。

一、年度开放70个以上应用场景 构建政企协同创新网络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成都市明确将每年开放不少于70个城市治理与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场景,重点推进“人工智能+”“机器人+”行动落地。通过场景清单动态发布机制,政府主动释放教育医疗、交通管理等高频需求,引导企业针对真实痛点开展技术研发。这种“以需定产”的模式有效缩短了技术转化周期,使更多创新成果能快速进入应用验证阶段。

二、“揭榜挂帅”奖励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政策设置阶梯式奖励体系激励场景开发:对非政府投资主体提供的优秀案例,按其采购人工智能产品及服务金额的20%给予补贴,单个项目最高可获500万元支持。同时设立标志性解决方案专项奖励,每年遴选10个综合效益突出的应用方案,牵头企业可获得最高200万元研发投入补助。这种“前资助+后奖励”的组合政策显著降低了创新主体的资金压力。

三、构建产学研用联合体 推动系统性技术突破

鼓励重点企业牵头组建跨领域联合体,整合场景应用方、科研机构等多方资源打造综合性解决方案。通过产业链协同攻关模式,既保障技术开发的实用性导向,又促进知识成果共享。政策特别强调对研发投入的实际效果评估,确保奖励资金真正流向具有产业化潜力的关键技术研发环节。

四、标准化案例推广加速产业生态成型成势

成都市要求入选典型案例必须具备可复制性与行业示范价值,通过建立场景应用“样板间”形成辐射效应。这种以点带面的推广策略不仅降低了后续项目实施成本,更有利于构建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和配套服务网络,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发展奠定基础。

总结来看,成都此次政策设计实现了三个创新突破:一是将政府公共资源转化为市场机会清单;二是通过精准补贴重构技术研发投入结构;三是搭建起多方协作的生态赋能平台。这些举措不仅回应了人工智能技术“落地难”的行业痛点,更勾勒出未来三年建成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示范区的发展路径。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下,成都正加速形成以场景驱动创新、以应用反哺产业的良性发展格局。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人工智能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