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其他 资讯详情
银发浪潮下的挑战:养老服务人才供需之困
 养老 2025-04-10 21:03:37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3.1亿,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养老护理与医疗人才短缺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面对“老有所养”的迫切需求,近年来医学院校、职业院校纷纷增设老年护理等专业课程,并推动“社区护士”“长期照护师”等新职业发展。然而,在人才培养规模扩大背景下,年轻从业者的职业认同感不足、岗位分层不清晰、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等问题仍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护理学毕业生面临“不愿去”“进不去”的就业困境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养老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数据显示,我国老年护理人才缺口超千万,但护理专业学生选择该领域就业的意愿并不强烈。多数院校护理人才培养以医院临床为核心导向,课程设置侧重急性期治疗而非慢性病管理、康复照护等养老场景需求。毕业生普遍倾向进入三甲医院或社区卫生中心,而养老机构因岗位认知偏差和职业发展瓶颈,常成为“最后选择”。

  上海某职业院校调研显示,护理专业学生中仅少数人真正将老年护理作为职业方向,更多人毕业后通过专升本、考编等方式转向医疗系统。即便进入养老行业,年轻从业者也面临流失率高企的现实:部分高职毕业生因薪资水平低于医院(如月均4500元对比护士岗位)或工作强度较大,在入职12年内选择离职。

  二、健康照护师职业定位模糊阻碍市场发展

  作为连接医疗与养老的重要角色,健康照护师本应承担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基础护理等复合职能。但当前行业存在多重矛盾:其一,院校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健康管理专业毕业生仅约30%进入涉老领域;其二,职业标准尚未统一,部分机构将护理员直接称为“健康管家”,弱化专业属性;其三,长护险试点虽推动服务需求增长,但多数地区仍以生活照料为主,未能充分体现照护师的医疗干预价值。

  数据显示,2025年护士求职市场中35岁以上从业者占比达14.15%,本科以上学历者比例升至38%。这一趋势加剧了基层岗位对年轻护理人才的吸引力不足问题,而健康管理等新兴职业因岗位机会有限、社会认知度低,进一步推高行业人才流失风险。

  三、构建多层次养老护理体系需多方协同突破

  破解养老人才困境,核心在于建立分层清晰的职业通道与可持续激励机制。教育端应加强校企合作,通过订单培养、沉浸式实训提升学生对行业的认知;政策层面需完善长护险支付体系,明确健康照护师在居家、社区、机构中的服务边界,并探索职称评定与薪酬挂钩制度;市场端则要推动养老机构从“劳动密集型”向“技能驱动型”转型,通过技术赋能降低基础护理工作强度。

  以广东省为例,某高职院校构建了“认知跟岗顶岗”的三段式培养体系后,已有数十名毕业生进入合作企业长期任职。类似经验表明,当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职业发展路径清晰时,年轻人才更易形成稳定从业预期。

  总结

  养老护理人才短缺是老龄化社会的系统性挑战,其解决需教育体系改革、政策制度创新和市场机制完善协同发力。唯有通过分层培养提升专业能力认同感、优化岗位结构释放职业吸引力,并借助长护险等政策工具强化服务价值,才能构建起适应3亿老年人需求的高质量照护网络,让“老有所养”从目标走向现实。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养老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