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开年以来,国内生猪市场迎来了一波价格下跌潮,生猪出栏价格持续走低,反映到生猪养殖上市企业的销售数据上,呈现出涨跌互现的局面。尽管部分企业销量同比增长,但收入普遍受到价格下跌的影响。与此同时,仔猪补栏积极性高涨,价格持续攀升,为市场增添了一丝不确定性。本文将从生猪价格走势、企业销售表现、市场供需格局等方面,全面解析2025年生猪行业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2025-2030年中国生猪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2025年1月,全国生猪出栏价格整体呈现震荡下行趋势,仅有两三天出现小幅调涨。数据显示,多家生猪养殖企业的商品猪销售均价环比下降,跌幅在0.34%至3.91%之间。例如,温氏股份的毛猪销售均价为15.77元/公斤,环比下降0.76%;正邦科技的商品猪销售均价为15.34元/公斤,环比下降3.91%。
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供需失衡。一方面,生猪供应量持续增加,部分企业通过“公司+农户”模式扩大了出栏量;另一方面,消费端需求疲软,尤其是猪肉消费长期受到替代品增多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进一步压制了生猪价格的上涨空间。
尽管生猪价格下跌,部分企业的销量仍实现了同比增长。例如,温氏股份2025年1月销售生猪289.97万头,同比增长9.95%;唐人神销售生猪45.91万头,同比上升39.88%;天康生物销售生猪29.8万头,同比增长28.39%。这些企业的销量增长主要得益于养殖模式的优化和市场策略的调整。
然而,销量的增长并未完全抵消价格下跌的影响,企业收入普遍出现环比下滑。温氏股份1月收入为53.49亿元,环比下降10.37%;天康生物收入为4.18亿元,环比下降21.13%;新希望收入为20.57亿元,环比下降14.65%。这表明,尽管企业通过扩大规模提升了销量,但价格下跌对收入的负面影响依然显著。
每年春季是仔猪补栏的旺季,2025年也不例外。由于仔猪成活率高,未来出栏正好对应消费旺季,仔猪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数据显示,2月4日7kg三元仔猪全国均价较节前(1月14日)上涨23元/头。仔猪价格的攀升反映了养殖户对未来市场的乐观预期。
然而,仔猪补栏的积极性高涨也可能导致未来生猪供应进一步增加,从而加剧市场供需失衡的风险。特别是在消费端长期疲软的背景下,生猪价格的上行空间可能受到限制。
展望2025年全年,生猪价格预计将呈现低利润特征,价格波动区间可能在13元至15元/公斤之间。生猪行业分析指出,供应端在7月之前将处于产量恢复期,压制行情走势;而二次育肥趋于谨慎,对猪价的支撑作用减弱。尽管冻品库存大幅去化,但由于供应端的整体压制,市场利好有限。
从长期来看,生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头部企业通过成本控制和规模扩张加速抢占市场份额,中小养殖户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压缩。行业马太效应显著,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2025年生猪行业在价格波动和市场格局变化的双重挑战下,展现出复杂的发展态势。尽管部分企业通过优化养殖模式和扩大规模实现了销量增长,但价格下跌对收入的负面影响依然显著。仔猪补栏的积极性高涨为市场增添了不确定性,同时也反映了养殖户对未来消费旺季的期待。
未来,生猪行业将面临低利润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头部企业通过成本内卷和规模扩张将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而中小养殖户的生存空间将受到挤压。在这一背景下,行业参与者需要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和市场策略的灵活性,以应对未来的挑战与机遇。生猪行业的未来发展,将在供需博弈和市场集中度提升中逐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