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航空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民航运输行业现状
 民航运输 2020-05-20 10:55:07

  2019年民航运输行业完成旅客周转量11705.1亿人公里,较2018年增长9.3%。我国民航运输业的发展受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影响性依然很大,市场化程度依然不高,民航企业竞争力不强,而这些都有可能为今后民航运输业的长久健康发展埋下隐患。以下对民航运输行业现状分析。

  2020年4月份,民航主要生产指标同比降幅较上月均有所收窄。民航运输行业分析指出,完成运输总周转量39.5亿吨公里,同比下降62.4%,降幅较上月收窄1.0个百分点;完成旅客运输量1671.5万人次,同比下降68.5%,降幅较上月收窄3.2个百分点;完成货邮运输量48.4万吨,同比下降19.4%,降幅较上月收窄3.9个百分点,全货机货运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共完成23.7万吨,同比增长31.1%。

民航运输行业现状

  航空运输是我国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运输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运输行业的发展直接代表了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水平,从当前实际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情况来看,我国运输航空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民航运输的效率。

  一是航空业务规模稳步增长。民航运输行业现状分析,2003年以来,我国航空市场蓬勃发展,航空运力呈稳步增长态势。2003年至2013年期间,我国航空旅客运输量由8759万人增加到35397万人,增长了3倍多,年均增速接近15%;航空货邮运输量从219万吨增加到2013年的561万吨,年均增长率为9.9%;机场数量及其吞吐量平稳增长,定期航班通航机场和通航城市分别由126个和125个增加到190个和188个。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从33个增加到61个,增加28个,年货邮吞吐量在5000吨以上的机场从42个增加到59个,增加了17个。

  二是基础设施能力明显改善。2012年我国民航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额突破700亿元,2013年进一步提高到716.6亿元,是2006年的近2.3倍,年均增幅为12.5%。随着我国民用机场进入新的建设高峰期,我国机场硬件设施已逐步赶超发达国家的水平。民航运输行业现状分析,空中交通管理、通信、导航以及气象等航行保障系统的技术升级改造也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区域管制——终端管制——塔台管制三级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系统,建立了民航专用卫星通信网、空管数据通信网等信息服务网络。

  三是行业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民航运输行业现状分析,2002年以来,我国民航业在所有制分开、政企分离、机场和地方分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逐步确立了以企业为主体、有序竞争的市场经济体系。截至2013年底,我国共有运输航空公司46家,其中国有控股公司36家、民营和民营控股公司10家,在46家航空公司中全货运航空公司7家、中外合资航空公司13家、上市公司5家。多元化市场主体的共同参与,使我国航空市场呈现出多样化与专业化竞争并存的良好发展态势。

  四是航空运输干线网络不断完善。民航运输行业现状分析,近十年来,我国航空航线网络快速发展,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连接全国、通向国际的四通八达的运输干线网络。目前,已形成北京首都机场、广州白云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4个首位枢纽空港,建立了覆盖沿海发达城市以及重要省会城市的20家区域性枢纽空港。截至2013年底,我国共开通定期航班航线2876条,比2003年的1155条增长了1.5倍,其中国内航线已达2449条,国际航线427条,通航50个国家的118个城市。

  五是支线航空发展初具规模。2003年以来,我国支线航空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民航运输行业现状分析,支线航线数量从2003年的不足400条增加到2013年的1512条,年均增幅超过14%。支线机场数量稳步增加,建设等级逐步提高,2013年我国支线机场已超过140个建设等级为4C级的支线机场的比例上升至60%。“十一五”期间,我国支线机队规模摆脱了此前逐年下降的趋势,由2006年的74架增加到近几年的百余架,新增支线飞机中大多是速度更快、航程更远的涡扇飞机,支线航线多分布在华东、中南及西南地区。

  总的来说,2014-2019年,我国民航客运能力逐年提升。一方面是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乘坐飞机出行的需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深入,民航国际合作开创了新的局面。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民航运输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