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了解:随着2013年白酒上市企业的年底业绩不断公布,进一步可以确认白酒行业将持续深入调整,2014年业绩依然不景气。
受限制三公消费政策影响,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白酒企业经营异常困难,白酒上市公司业绩也开始下滑。五粮液、酒鬼酒、水井坊、沱牌舍得等利润纷纷下滑,有的面临巨亏。业内人士认为,白酒企业业绩低迷的局面将持续,虽然白酒社会库存压力缓解、价格也开始稳定,茅台等部分优质白酒企业有转好迹象。不过,白酒行业业绩低迷将持续到2014年下半年,2014年白酒整体价格持续下跌,产量也会下滑,促销力度会更大。
更多详细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白酒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产能过剩的危害
然而,由于白酒行业技术和资本门槛低,在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各酒类企业纷纷加快扩张步伐,产能不断扩大。
优势企业投资扩张规模动辄上百亿元,地方酒厂投资总规模也达到2万亿元左右。地方政府强压的经济指标和税收压力也推动了酒厂投资增大,产能过快扩张。
近年来,白酒行业也成为境内外产业和金融资本追逐的热点领域。包括联想、中粮、维维等企业纷纷进入酿酒行业;同时,各类资本还大量进入白酒流通领域和证券市场,导致哄抬价格、推高股价等问题时有出现,造成白酒销售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情况进一步推动白酒产能的过快增长。根据《中国酿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目标,到2015年全国白酒总产量要达到960万千升,但2011年的产量就已大大超过这一目标。
过剩的产能不断释放,导致了这次白酒行业的重新调整。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说,自2004年中国白酒市场结束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低迷状态、实现产量的恢复性增长后,这种“黄金发展状态”一直持续到了2013年。但在近十年的“黄金增长期”中,白酒行业自身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等,行业本身需要调整。
调整市场目标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表示,当前白酒行业“遇冷”是受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以及白酒业自身产能积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他说:“即使没有八项规定出台,白酒行业要调整这一天迟早都会到来。八项规定只是促使这一天早一点到来。”
面对着汹涌的形势,茅台、五粮液这些白酒行业的领跑者也开始调整思路,有针对性地调整市场和生产。
袁仁国认为,市场在挤掉白酒行业价格泡沫之后,同时给了白酒,特别是优质白酒一个理性回归的机会,高端白酒应该顺应市场变化,在确保质量、瞄准个人消费、注重品牌宣传等方面着力,以市场导向考虑目标销售量,加快转型。
五粮液掌门人唐桥日前表示,“三公消费确实推高了白酒价格,中国酒企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过去取得的高速成长不是来源于品牌、品质的提高和成本控制,也不是靠优良的服务,现在我们应该把注意力重新放到市场和消费者身上去。”
据了解,五粮液公司已经调整了战略,将名酒变“民”酒。未来五粮液不仅要受年长者青睐,更要开拓年轻消费群体。现在的五粮液是全产品、全价位,既有高端酒品,也产低端20多元的白酒,接下来还要研发更多元的深受年轻人青睐的酒类饮品,比如3度酒、5度酒、养颜酒和一些酒精饮料等。
行业兼并重组加速
近日,我国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预计今年年内出台的消息得到相关监管部门的证实。新《食品安全法》将加大推行食品可追溯制度以及质量安全授权人制度,并明确规定酒类(主要是白酒)等行业将率先推行可追溯制度,然后在全国逐步推开。
有业内人士称,新《食品安全法》会加速一批中小型食品企业和小酒厂退出历史舞台,也有可能加速行业的兼并和重组。
有观点认为,目前国家强制推行质量可追朔体系对大中企业影响不大,但是对一些小型企业影响巨大,而且目前食品安全隐患,也集中存在于中小型食品企业和小型酒厂。食品安全授权人应该就是企业法人,否则难以对企业食品安全担负起责任。
中国酒业协会白酒分会秘书长宋书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食品法实施必将加速白酒业的洗牌,而只有在完善相关标准和法规的情况下,政府相关部门出重拳治理,才能让不规范的小酒企退出市场。
不管怎么说,整个白酒行业的调整才刚刚开始,最近一段时间,白酒上市公司2013年业绩低迷的事实,正在随着业绩披露季的推进而逐一得到确认。业内人士指出,白酒企业业绩低迷的局面在2014年中报之前难以得到缓解。
毫无疑问,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深度调整”已成为白酒行业的关键词。而业内普遍认为,酒企业绩低迷的局面在短期之内难以得到缓解。白酒行业将在震荡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