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中国煤炭行业在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中稳步发展。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2.57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52万亿元,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产能布局不断优化。在这一过程中,褐煤作为煤炭进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竞争格局也发生着显著变化。随着2025年产能储备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智能化建设的深入推进,褐煤市场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褐煤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褐煤在中国煤炭进口中占据重要地位。2023年全国褐煤进口量达到16314.22万吨,同比增长25.18%,但进口金额同比下降6.08%至115.87亿美元。这一趋势在2024年继续延续,1-7月褐煤进口数量为10028.47万吨,同比增长5.86%,而进口金额却下降14.65%至63.42亿美元。从全年数据看,2024年煤炭进口总量达到5.43亿吨,同比增长14.40%-14.44%,其中褐煤在进口结构中的占比达到34%,显示出褐煤在进口市场中的稳定地位。进入2025年,1-5月全国煤炭进口量同比下降7.9%至18867万吨,这一变化对褐煤市场竞争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从进口来源地看,印度尼西亚是中国褐煤进口的主要来源国。2024年,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煤炭进口量约为2.4亿吨,占总进口量的44%,俄罗斯以9509.3万吨的进口量位居第二,占比18%,澳大利亚和蒙古国分别进口8324.5万吨和8291.2万吨。这种多元化的进口来源格局为褐煤市场提供了稳定的供应保障。在进口依赖度方面,2024年1-10月原煤进口占比为10.06%,炼焦煤进口依赖度达到20.15%,显示出中国煤炭市场对进口的一定依赖性,其中褐煤作为重要的进口煤种,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价格走势方面,2024年底秦皇岛港动力末煤平仓价为765元/吨,较2023年底下降16.94%,主焦煤价格下降35.64%至1434元/吨。到2025年6月下旬,环海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报价进一步降至620元/吨左右,焦煤价格也降至1096.4元/吨。这种价格下行趋势对褐煤市场竞争产生深远影响。从企业经营看,2024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营业收入下降11.1%至3.16万亿元,利润总额下降22.2%至6046.40亿元。2025年1-5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9.2%至10485亿元,利润总额下降50.6%至1264亿元。这种经营压力促使企业更加注重成本控制,为价格相对较低的褐煤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竞争空间。
在政策导向方面,煤炭行业正朝着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2024年智能化产能占煤炭总产能的比例已提升至50%以上,截至2024年9月,全国建有1642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根据规划,到2025年大型煤矿将基本实现智能化,全国建成300个智能化示范矿井。在产能储备方面,计划到2027年初步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2030年力争形成3亿吨/年左右可调度产能储备。这些政策导向对褐煤市场竞争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推动行业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方向发展。同时,2025年非煤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32%的目标,也促使煤炭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在褐煤等传统业务领域寻求新的竞争优势。
综合来看,中国褐煤市场正处在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从进口规模看,褐煤在煤炭进口中保持稳定份额;从来源地看,进口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从价格走势看,下行压力推动市场竞争加剧;从政策导向看,智能化发展和产能储备制度建设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随着煤炭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和先进产能占比的提高,褐煤市场竞争将更加注重质量与效益,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