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焦炭市场在政策调控与产业链联动中呈现复杂态势,供应端落后产能加速退出与保供政策形成动态平衡,需求端钢铁行业刚性支撑与终端弱势形成博弈。以下是2025年焦炭市场前景分析。
国内产能结构持续升级。受 “反内卷” 政策与环保核查影响,落后产能加速退出,4.3 米以下焦炉基本完成淘汰,先进产能占比持续提升。《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焦炭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累计退出焦炭落后产能约4500万吨,其中主产区山西退出量超1800万吨,占全国总量的 40% 以上。2025 年 1-8 月,全国冶金焦化企业在产产能 5.63 亿吨,焦炭累计产量 33332.2 万吨,同比增加约 1000 万吨,增幅 3.09%,产能集中度与生产效率同步提升。
进口市场呈现结构分化。1-8 月我国累计进口炼焦煤 7260.75 万吨,占煤炭总进口量的 24.2%,同比下降 8.01%,其中蒙古国焦煤进口 3574.65 万吨,同比减少 9.0%。但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焦煤进口呈正增长,且 8 月蒙古国焦煤进口量超 600 万吨,9 月甘其毛都口岸日通关量一度达 20 万吨,进口回升部分弥补了国内减量。
产量波动受政策周期影响。523 家炼焦煤矿山第 3 季度焦精煤日均产量 75.7 万吨,较第 2 季度下降 1.9 万吨,主要受山西、内蒙古等 8 个主产地煤矿核查政策影响。9 月京津冀环保限产导致产量阶段性下降,但随后逐步回升,预计第 4 季度在秋冬季保供政策下,产量将趋于回升。
钢厂生产维持高位托底需求。第 3 季度全国 247 家钢厂日均铁水产量约 240 万吨,同比增加 10 万吨,高炉开工率保持高位,对焦炭形成刚性需求。1-8 月我国生铁产量 57907 万吨,虽同比下降 1.1%,但高炉 — 转炉长流程仍占主导,短期内焦炭需求难以替代,预计 2025 年焦炭表观消费量维持在 4.4 亿吨左右。
钢厂利润制约需求释放力度。尽管铁水产量高位运行,但钢材终端需求缺乏增长亮点,导致钢厂利润承压,目前行业盈利率在 58% 至 62% 区间波动。利润压力下,钢厂对焦炭价格敏感度提升,第 3 季度在焦炭连续 8 轮提涨后启动 2 轮调降,降幅达 100 元 / 吨至 110 元 / 吨,需求端负反馈风险显现。
库存结构反映供需变化。三季度 247 家钢厂焦炭库存累库 33.56 万吨,230 家独立焦化企业去库 34.19 万吨,港口焦炭库存去库 4.03 万吨,全样本库存减少 20.46 万吨,库存压力有所缓解,但第 4 季度需求进入季节性淡季,累库风险仍需警惕。
焦炭,是固体燃料的一种,由煤在约1000℃的高温条件下经干馏而获得。主要成分为固定碳,其次为灰分,所含挥发分和硫分均甚少;呈银灰色,具金属光泽,质硬而多孔。按用途不同,焦炭有冶金焦炭、铸造用焦和化工用焦三大类;按尺寸大小,焦炭又有块焦、碎焦和焦屑等之分。
第3季度价格波动加剧。焦炭主力合约价格由季初 1400 元 / 吨涨至 1832 元 / 吨,现货市场 7-8 月累计提涨 400 元 / 吨至 440 元,9 月调降 100 元 / 吨至 110 元 / 吨,10 月初再度提涨。价格波动主要受焦煤成本推动,山西中硫主焦煤季度上涨 320 元 / 吨,柳林低硫主焦煤上涨 390 元 / 吨,原料成本占焦炭价格比重超 70%。
政策与成本形成双重支撑。宏观层面 “反内卷” 政策治理低价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同时煤矿核查超产政策收紧供应预期,对焦炭价格形成托底。从成本端看,山西焦煤平均成本在 850-950 元 / 吨,焦煤价格坚挺使焦炭成本支撑稳固,短期价格难有大幅下跌空间。
第 4 季度预计宽幅震荡。当前焦炭市场处于强预期与弱现实的博弈中,环保限产与保供政策动态调整,终端需求韧性待观察。结合历史数据与市场因素,预计四季度焦炭价格将在 1700 元 / 吨至 1900 元 / 吨区间震荡,核心变量在于粗钢产量政策与钢材出口形势。
2025年焦炭市场在结构调整中前行,供应端的产能优化提升了行业质量,需求端的刚性支撑与利润压力形成平衡,价格在成本与政策推动下呈现阶段性波动。全年来看,焦炭市场总量趋稳、结构优化的特征明显。未来,环保技术升级、产业链协同效率提升及终端需求改善将成为推动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行业将逐步向集约化、清洁化方向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