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全球首个专注于港口码头领域的ISO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中国成为该国际标准体系的秘书处所在地。当前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在世界前十强港口中占据8席货运、6席集装箱份额,自动化码头数量位居全球首位,绿色化转型成果覆盖23个亚太示范项目。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港口码头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在国际贸易与物流网络的核心节点——港口码头领域,中国正推动形成全球统一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标准体系。ISO港口码头分委会的设立标志着我国首次主导制定该领域的国际规则框架,将通过"硬联通+软联通"双轮驱动策略,重点推进港口生产作业流程、智能系统构建以及低碳技术研发等标准化进程。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强化了中国在全球航运治理中的话语权,更为全球供应链韧性提升提供了制度保障。
我国港口码头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领跑世界,已建成全自动化码头52座,并推动青岛新前湾等23个港口纳入亚太绿色港口奖励计划。通过制定岸电应用标准、二氧化碳排放核算规范和绿色评价体系,港口码头的环境友好型发展路径愈发清晰。数据显示,上海港作为全球最大集装箱枢纽,年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箱的同时,正加速推进清洁能源使用与智慧管理系统迭代升级。
与港口码头货运网络相衔接的公路运输体系同步升级,针对自驾出行占比超90%的重大节假日场景,相关部门近期出台《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办法》,重点强化充电设施布局("五一"假期新能源车出行比例达18%)、无障碍设施建设及司机之家服务。评价标准涵盖基础设施配置与管理服务水平双重维度,从停车位数量、母婴室设置到餐饮零售品质等细节全面规范,确保"最后一公里"服务体验。
结语:
作为国际贸易的前沿阵地和物流网络的战略支点,中国港口码头在标准化建设、绿色转型及配套服务升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通过主导国际标准制定、推动技术创新应用、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三重发力,我国正将港口码头打造成为全球供应链稳定运行的核心引擎,为构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提供坚实支撑。未来随着ISO分委会工作的深入推进,中国经验将持续转化为世界规则,助力全球港口码头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