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水运 资讯详情
国产药品首登国际邮轮:新政助力直供出口破冰
 邮轮 2025-04-05 06:48:10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近日完成重要补给节点——通过海关监管成功装载首批以"邮轮直供物资"形式出口的药品。这批总重147.76千克、价值5.94万元的国内采购药品,标志着中国在国际邮轮靠港补给领域取得制度性突破。随着国际邮轮产业加速复苏,这一创新模式不仅填补了行业空白,更成为推动本土医药产品"出海"的新路径。

  一、政策破局打通邮轮物资直供通道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邮轮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此前我国国际邮轮补给长期存在药品依赖境外采购的短板,导致成本高昂且时效不足。2023年4月国务院出台《国际邮轮靠港补给规定》,同步海关总署推出10项支持措施,明确将船用药品、医疗器械等纳入"直供物资"监管范畴。新政突破性地解决了国内药品无法直接供应国际邮轮的制度障碍,为本土医药企业开辟了新的国际市场通道。

  二、全流程优化提升供应链竞争力

  在此次补给实践中,海关采用"前置指导+全程跟踪"模式,对阿司匹林、川贝枇杷膏等常用药进行运输监管和合规查验。这种定制化通关方案有效压缩了30%以上的时间成本,同时直供模式叠加出口退税政策,使邮轮运营方单次补给综合成本降低约15%20%。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宝山海关已累计监管直供物资申报额达1400万元,涵盖药品、预包装食品等多类商品。

  三、多品类拓展激活邮轮经济新动能

  新政不仅惠及医药产业,更推动形成"邮轮+本土制造"协同效应。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作为区域枢纽,一季度接待国际邮轮152艘次,较疫情前增长42.1%。随着化妆品、特色食品等直供渠道的全面打通,预计未来三年我国邮轮物资出口规模将突破亿元量级。这种供应链本土化建设,既保障了国际航线运营安全,也为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提供了新应用场景。

  此次药品直供的成功实践,标志着中国在国际邮轮产业链中的话语权显著提升。通过制度创新与监管协同,不仅解决了行业痛点,更构建起医药产品出口的新场景。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和配套设施完善,未来将有更多"中国制造"通过邮轮渠道走向国际市场,在全球航运服务领域展现新作为。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邮轮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