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电子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厦门先行:核心规模突破600亿 助推两岸协同创新
 人工智能 2025-05-12 16:31:01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展会综述】

  在2025年厦门工业博览会暨第29届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上,“人工智能+工业”成为焦点。这场汇聚两岸技术与资本的盛会,不仅集中展示了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更凸显了人工智能作为产业升级核心驱动力的战略地位。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厦门市已拥有459家人工智能研发及应用企业,产业规模超330亿元,并计划到2027年将核心产业规模提升至600亿元,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创新生态。

  一、人工智能赋能工业升级:厦门工博会展现技术融合新高度

  本届厦门工博会吸引了50余家台企参展,机器狗、仿人化自适应机器人等“AI+工业产品”成为两岸业者关注焦点。展区中,智能装备与工业软件的结合案例频现,如自动化生产线优化系统、基于大数据的预测性维护方案等,展现了人工智能在提升制造效率和精准度方面的强大潜力。参展台企代表表示,大陆市场庞大的数据资源与应用场景,为台湾企业在半导体、精密制造等领域技术落地提供了关键支撑。

  二、两岸产业互补性凸显:人工智能成合作新纽带

  通过厦门工博会的平台效应,两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协同路径逐渐清晰。台湾企业凭借半导体、精密仪器等优势技术,与大陆市场的规模化应用需求形成互补。例如,台企展出的智能传感器解决方案已开始与大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对接;而大陆厂商开发的工业大模型产品,则为台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低成本工具包。这种双向赋能模式正推动两岸从单一贸易转向深度技术协作。

  三、厦门人工智能产业基础:政策+场景驱动生态构建

  作为中国软件名城,厦门市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和行业应用场景优势,在人工智能领域已形成完整链条。其省级产业园布局覆盖芯片设计、算力建设、算法研发及终端应用,并通过政策引导加速创新落地。例如,2024年厦门算力总规模达1500P(计划2027年提升至3000P),并培育出10个行业大模型产品雏形。这些基础设施与政策红利的叠加,正吸引两岸资本加速向该领域集聚。

  四、未来三年目标: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根据厦门市规划,到2027年底将实现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达500家,并打造100个示范应用场景。这一目标不仅依赖本地企业的技术突破,更需借助两岸产业链协同效应——通过联合研发攻克关键领域如自动驾驶、工业视觉检测等场景的AI应用瓶颈。同时,厦门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与人才储备,将持续强化其作为两岸人工智能合作枢纽的地位。

  【总结】

  2025年厦门工博会勾勒出人工智能驱动产业升级的清晰图景:从技术展示到产业落地,从单点突破到生态构建,两岸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正迈向更深层次。厦门市凭借政策支持、场景丰富和产业链完备等优势,已率先布局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新赛道,并以600亿元核心规模目标为牵引,加速成为区域创新高地。未来,这种“技术互通+市场共享”的模式或将成为全球产业协作的典范样本。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人工智能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