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专用车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2025年柴油车行业政策分析:柴油车行业政策持续聚焦排放监管
 柴油车 2025-04-28 20:18:19

  柴油车在交通运输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其排放的污染物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显著。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格,2025年柴油车行业政策持续发力,旨在强化对柴油车排放的管控,尤其是针对排气后处理系统造假问题。本文将对柴油车排气后处理技术、造假原因与类型展开分析,探讨监管中的难点,并提出相应对策。

2025年柴油车行业政策分析:柴油车行业政策持续聚焦排放监管

  一、柴油车排气后处理技术概述

  柴油车排气后处理技术是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关键。主要技术包括废气再循环(EGR),其作用是抑制 NOx 生成,降低排气中 NOx 含量;氧化型催化转化器(DOC),可降低排气中 CO 和 HC,去除 PM 中的可溶性有机物;颗粒捕集器(DPF),能减少排气中的 PM;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用于降低排气中的 NOx;氨逃逸催化器(ASR),可减少排气中未反应完的氨排放 。

  我国国四及以上排放阶段重型柴油车采用了不同的后处理技术路线。国四阶段采用机外净化的 SCR 技术;国五阶段是机内加机外净化,技术路线为高压共轨加 SCR;国六阶段同样是机内加机外净化,采用 EGR 加 DOC、DPF、SCR、ASR 的技术路线。

  二、柴油车排气后处理系统造假原因剖析

  (一)成本因素导致不愿添加尿素

  国四及以上排放阶段的柴油车采用 SCR 后处理技术,需添加车用尿素。当前车用尿素价格一般在 3 元 / L 左右,其溶液消耗量约为柴油消耗量的 5%,每行驶 100km 大概消耗 1.5L 尿素溶液。经测算,重型柴油车一年行驶 10 万 - 20 万 km,仅车用尿素费用就达 4500 - 9000 元,增加了车主运输成本。在运输行业竞争激烈、货运市场运价下行的情况下,许多车主贷款买车,为节省成本不愿添加车用尿素。

  (二)车辆限扭限速问题促使造假

  国四、国五排放阶段柴油车,当 NOx 排放超 OBD 限值,或车用尿素质量不达标、尿素实际消耗量与理论消耗量差值较大、尿素用尽、尿素定量给料机构动作中断时,发动机限扭会被激活,车辆扭矩最多被限制到发动机最大扭矩的 75%。国六排放阶段更为严格,当车用尿素质量不佳、尿素消耗量与需求量偏差过大、尿素存量低于名义满容量的 2.5%,或 DPF 性能下降、SCR 催化器转化率低导致尾气排放超 OBD 限值,会激活驾驶员报警系统故障码。故障码若长时间不修复,驾驶性能限制系统会将车辆发动机扭矩降至外特性扭矩的 75%,严重时车辆速度限制为 20km/h。部分车主为获取更高利润超限超载运输,易导致车辆被限扭限速,从而选择造假。

  三、柴油车排气后处理系统造假类型分析

  对大量路检路查、集中停放地检查及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重型柴油车排气后处理系统造假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国四排放阶段车辆占比 13%,国五排放阶段占比 77%,国六排放阶段占比 10%。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柴油车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造假类型分为硬件造假和软件造假。硬件造假常见方式有垫高传感器、拔出或断开传感器、加装电子尿素调节器、安装尿素屏蔽器、排气管开旁通、拆除后处理装置等,多发生在国四、国五排放阶段车辆,此类造假相对简单易发现。软件造假主要是刷写 OBD 信息,修改车辆排放控制策略,多发生在国六排放阶段车辆,手段隐蔽,难以察觉。

  四、柴油车排气后处理系统监管难点

  (一)违法车辆整改修复面临高成本阻碍

  造假后的柴油车排放后处理系统动态平衡被打破,部分车辆出现设备损坏和系统故障,如尿素喷嘴、尿素泵堵塞,SCR 系统损坏等,恢复难度大。维修更换尿素泵成本 5000 - 9000 元,更换 SCR 系统成本高达 2 万元,车主因成本问题不愿整改修复。

  (二)造假手段升级导致发现难度增大

  在开展重型柴油车 OBD 弄虚作假排查整治行动后,简单的排气后处理系统造假行为减少,转向更高级的刷写 OBD 软件程序造假,造假专业性和技术性更强,检查人员现场检查时难以发现。

  (三)调查取证存在诸多困难

  检查中发现违法柴油车,被调查人多为司机。执法人员作现场勘察和调查询问笔录时,司机常无法及时提供运输公司营业执照、授权委托等材料,执法时间长。若司机不配合,生态环境部门无权扣押车辆,导致调查取证难,跨区域问题车辆处理时更缺乏有效制约手段。

  (四)缺乏 NOx 检测方法标准

  排气后处理系统造假常导致柴油车 NOx 排放超标。目前在路检路查、集中停放地抽测时,只能检测车辆的不透光度烟度值,因无 NOx 检测方法和标准,无法对柴油车排放的 NOx 进行检测。

  五、柴油车排气后处理系统监管对策

  (一)加大宣传引导,明晰经济利弊

  通过官方网站、微信、新闻媒体等平台,向物流运输公司和车辆所有者宣传排放后处理系统造假的不良后果。造假不仅会使油耗增加、设备老化,车辆维修费用远超添加车用尿素的成本,上路需躲避检查,年检时还需恢复系统,一旦被查还面临行政处罚。而使用合格柴油和车用尿素,注重车辆维护保养,可减少油耗,车辆基本不会被限扭限速。

  (二)强化业务培训,提升监管能力

  生态环境部门应加强业务培训,深入剖析造假典型案例,邀请车辆生产厂家、行业技术专家授课,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重型柴油车排气后处理系统工作原理和检查方法,培养业务骨干。充分发挥重型柴油车 OBD 远程在线监控平台 “线上监控” 作用,加密线上巡查频次,精准发现造假问题。

  (三)优化执法流程,提高执法效率

  生态环境部门针对柴油车排气后处理系统造假类案件,制定统一执法规范或流程,优化执法程序,提高现场检查执法效率。建立跨区域违法车辆联动查处机制,将跨省违法车辆信息推送到国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监管平台,并纳入 “黑名单”,违法行为未处理则无法年检。

  (四)制定检测标准,开展 NOx 抽测

  从国家层面研究制定柴油车 NOx 的检测方法及标准,允许市场监管部门为生态环境部门发放柴油车检测资质,以便在联合开展路检路查、集中停放地现场抽测时,对柴油车的 NOx 排放情况进行检测,公安部门对排放超标的车辆进行处罚。

  (五)建立多部门联合机制,实施全链条监管

  生态环境、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建立联合机制,在柴油车生产、销售、使用、检验、维修环节开展检查,重点管控新车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检验机构、维修机构。严把生产销售源头,加强对新生产车辆环保达标监管;强化检验机构管理,依法处理伪造检验结果或出具虚假报告的机构;加强维修机构治理,严查弄虚作假通过排放检验的行为。

  总结

  柴油车排气后处理系统造假问题对大气环境质量和行业规范发展造成严重影响。2025年柴油车行业政策持续聚焦排放监管,我们分析了柴油车排气后处理技术、造假原因与类型,以及监管中存在的违法车辆整改修复难、造假发现难、调查取证难和无 NOx 检测方法标准等难点。通过提出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业务能力培训、优化执法流程、制定 NOx 检测方法标准、建立多部门联合机制等对策,有望有效减少造假行为,保证排气后处理系统正常运行,减少柴油车污染物排放,持续改善大气质量,推动柴油车行业朝着绿色、合规的方向发展。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柴油车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