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全球能源行业的格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能源需求与供应模式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一方面,人工智能的普及推动了数据中心的大规模建设,导致全球电力需求显著增加;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为能源行业带来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和减少碳排放的新机遇。在这一背景下,能源行业正站在技术革命的前沿,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离不开高耗能的数据中心支持。自2022年以来,全球对数据中心的投资几乎翻了一番,到2024年,投资总额已达到5000亿美元。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建设直接推动了全球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2024年,数据中心约占全球电力消耗的1.5%,达到约415太瓦时。其中,美国在全球数据中心电力消耗中占比最大,达到45%,欧洲约占15%。过去五年,全球数据中心占全球电力消耗量的比例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按照这一趋势,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约945太瓦时。其中,服务人工智能的数据中心用电需求增幅将超过4倍。到2035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预计将攀升至约1200太瓦时。
全球发达经济体的数据中心用电增量在其电力需求增量中的占比将大幅提升。2025年初,美国政府宣布斥资至少200亿美元在本国建设数据中心,欧盟也启动了专项基金计划,提供200亿欧元支持数据中心建设。日本则积极与跨国科技企业合作,扩大本国数据中心规模。到2030年,美国数据中心用电增量将占该国总用电需求增量的近50%,用于人工智能数据处理的电耗将超过铝、钢铁、水泥及化工等传统能源密集型产业用电量总和。日本数据中心用电增量在全国电力需求增长总量中的占比将超过50%,而欧盟数据中心电力消耗到2030年将达到150太瓦时,较目前规模增长约3倍。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数据中心用电增量仅占总增幅的约5%。
为应对数据中心激增的用电需求,各国正在采取多元化的能源供应方式。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凭借成本优势和成熟的供应体系,成为满足数据中心电力需求的主力。预计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增加超过450太瓦时,天然气发电量将增加175太瓦时,全球数据中心超过50%的新增用电需求将通过这两种能源满足。此外,随着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预计于2030年前后投入运行,核能也将成为满足数据中心电力需求的重要支撑。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全球能源领域提出了多重挑战。首先,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网系统已接近承载极限,若不加速升级电力行业,全球约20%规划中的数据中心项目可能面临延期风险。其次,人工智能的普及速度和效能提升幅度存在不确定性。全球仅有12%的油气田完成了数字化改造,发展中国家智能电网覆盖率低于40%,复合型人才缺口大,导致能源行业人工智能技术普及率低于其他行业。此外,人工智能与能源产业的融合仍显不足,能源领域的新技术商业化周期较长,需要加大研发投资以缩短转化周期。当前,能源科创企业中仅2%的股权融资流向人工智能公司,同时,能源企业还面临数字安全、供应链安全与物理安全的多重风险。
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备受关注。到2035年,全球数据中心碳排放量预计将从当前的1.8亿吨攀升至3亿吨。虽然这一数字不足能源行业总排放量的1.5%,但数据中心已成为增速最快的排放源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可产生的减排效益远超数据中心自身排放。到2035年,如果现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能够得到推广应用,减排潜力约相当于日本目前年排放量的2倍。此外,数据中心建设还能成为能源转型的杠杆,单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能撬动周边300兆瓦级低碳电源集群建设。
总结
人工智能的崛起正在重塑全球能源行业的格局。从推动数据中心建设到提升能源效率,从应对气候变化到加速能源转型,人工智能为能源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诸多挑战。在各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大力推动下,人工智能与能源行业的技术共研和战略协同正在展开,全球能源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未来,如何平衡人工智能发展与能源需求,将成为全球能源行业的核心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