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2025年,蔬菜行业正处于关键的发展节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的需求不断增加,蔬菜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江苏省作为蔬菜生产大省,其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2022年蔬菜播种面积达147.10万hm²,总产量5974.70万t,较2008年分别提升37.76万hm²和2430.04万t。然而,在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蔬菜地土壤质量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蔬菜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2024-2029年全球与中国蔬菜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指出,江苏省通过长期的耕地质量监测工作,对蔬菜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2022年的数据显示,全省蔬菜地土壤在养分含量和酸碱度方面呈现出复杂的特点。
从养分含量来看,蔬菜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5.4g/kg,较全省耕地低2.4g/kg;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73g/kg、79.1mg/kg、226mg/kg,与全省耕地相比,有高有低。各市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地区蔬菜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本市耕地平均含量,如无锡、常州等地;而南京、苏州等地的蔬菜地土壤全氮含量高于本市耕地。
在酸碱度方面,2022年蔬菜地土壤pH值为7.07,较全省耕地低0.04。其中,无锡、扬州等地的蔬菜地土壤酸化趋势明显,pH值较本市耕地分别低0.54和0.64。按照江苏省耕地质量监测指标分级标准,蔬菜地土壤各养分含量和pH值在不同等级的分布也不均衡,如有效磷含量过高,50%的点位超过欧盟土壤环境风险临界值40.0mg/kg,28.57%的点位超过中国环境土壤风险临界值80.0mg/kg,这给农业生产环境带来了潜在风险。
2008-2022年,江苏省蔬菜地土壤养分和pH值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稳中有升,2022年分别比2008年增加了4.2g/kg和0.37g/kg,增幅分别为19.81%和27.21%。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也有所上升,2022年较2008年,有效磷增加24.9mg/kg,增幅45.91%;速效钾增加63mg/kg,增幅38.65%。
然而,这些养分的变化并非一帆风顺。“十三五”以来,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先波动上升后回落,在2019年出现低谷;有效磷含量在2008-2016年整体呈下降趋势,之后大幅上升,2020年达到峰值后又略微下降,但仍处于高位;速效钾含量在2008-2016年呈下降趋势,2016年后逐年增加,2021年达到峰值后2022年小幅回落。
同时,蔬菜地土壤有酸化趋势。2008-2016年pH值波动不大,“十三五”期间从7.07降至6.69,降幅高于全省平均值,虽近2年酸化趋势有所缓解,但酸化问题依旧普遍存在。
(一)土壤酸化问题严重
长期不合理施用化肥,尤其是大量施用氮肥,是导致蔬菜地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农民为追求蔬菜高产,过度依赖化肥,使得土壤中的酸性物质不断积累,pH值降低。土壤酸化不仅会使土壤质地变差、养分淋失,还会增加土传病害的发生几率。在强酸性土壤中,铝、锰等重金属的活性增强,可能对蔬菜产生毒害,加剧蔬菜对铬等有毒重金属的吸收,进而引发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二)土壤养分非均衡化
蔬菜种植区普遍存在施肥量超过生产需要的情况,导致土壤中磷、钾等养分大量积累。2022年监测结果显示,蔬菜地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远超全省耕地均值,而有机质含量却低于全省耕地均值,土壤各养分含量不均衡。过量施用磷钾肥,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浪费资源,还容易导致土壤板结、土壤酸化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
(三)连作障碍突出
部分蔬菜种植监测点存在连年种植同科同类蔬菜的现象,这引发了连作障碍问题。蔬菜根系会分泌对自身有害的物质,长期连作使得这些有害物质大量积累,影响蔬菜生长。同时,同类蔬菜易染的病菌也会在土壤中大量积累,破坏了土壤菌群间的相互抑制作用,不利于土壤熟化和肥料养分的分解,进而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一)加强酸化治理
针对蔬菜地土壤酸化问题,需加强专项监测。增加蔬菜地长期土壤质量定位监测点数量,系统调查土壤酸化等障碍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此科学评价土壤质量状况。同时,集成推广多种培肥改良综合治理技术,如轮作换茬、深翻消毒、水肥一体化、土壤调理剂改良、灌水洗盐、调酸控酸等,在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定向改良,促进土壤酸碱度保持中性,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恢复和提高设施蔬菜地生产能力。
(二)推行科学施肥
为解决蔬菜地养分非均衡化问题,应根据农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土壤实际供肥能力以及养分归还学说等,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测试数据为基础,合理施用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适量施用钙镁磷肥等碱性化肥,改善土壤养分状况,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普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精确施肥等先进技术,引导农户科学施肥,优化肥料运筹,改善养分投入结构。
(三)实现用养结合
对于蔬菜地连作障碍问题,要注重用地与养地相结合。蔬菜行业分析指出,采取增施有机肥料、实施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种植绿肥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保水保肥能力。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利用先进机械设备和生物技术,将秸秆机械切碎还田、深耕深翻还田,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升土壤酸缓冲容量和长期抗酸化能力,有效缓解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问题。
2025年,江苏省蔬菜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正视蔬菜地土壤质量问题。通过对2008-2022年监测数据的分析可知,蔬菜地土壤存在酸化、养分非均衡化以及连作障碍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应对这些问题,应加强蔬菜地改良与培肥工作,针对性开展酸化治理,引导农户科学施肥,做到用养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恢复和提高设施蔬菜地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保障蔬菜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满足人们对优质蔬菜的需求,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