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我国能源结构正经历深刻调整,电力系统建设持续加码。南方电网数据显示,其在粤年度投资额连续保持超千亿元规模,重点推进新增电源送出工程及海上风电等重大项目。与此同时,2024年火电核电投资增速显著提升,但用电需求增长趋缓导致利用小时数下降明显,产业转型压力与机遇并存。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火电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指出,南方电网在粤年度投资额持续突破千亿元大关,其中广东新增支撑性和保障性电源送出项目成为建设重点。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火电及核电投资增速较往年显著提升,但受电力供需形势变化影响,全年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同比下降明显。这一矛盾反映出产业在保供稳价与效率优化之间的平衡难题。
2024年新增火电装机规模较前一年增长18%,总装机容量突破13.5亿千瓦,但全年平均利用小时数同比下降超过200小时。这种"量增效降"现象主要源于电力需求增速放缓至4%左右,叠加新能源装机占比提升至45%,导致传统电源设备利用率承压。行业数据显示,部分省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已跌破3800小时警戒线。
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2024年电网投资增速创近四年新高,特高压和智能化改造成为重点方向。分析指出,具备煤电一体化资源的企业通过燃料成本管控,将单位发电成本降低15%20%;而参与虚拟电厂、辅助服务市场的企业,平均增收幅度达8%12%。火电企业正在探索"基础供电+灵活调节"的新型商业模式。
20222024年连续三年新增核准核电机组超30台(含11台2024年新批项目),在建规模达56 GW。随着沿海省份核电基地加速投产,预计到2025年将替代约8%的燃煤发电量。政策层面明确要求保障火电灵活性改造补贴,单个项目最高可获300万元财政支持,推动产业向调峰电源转型。
新能源补贴拖欠问题逐步解决背景下,2024年风光发电量占比首次突破15%,带动电力市场交易规模增长37%。火电企业通过参与容量电价机制,在广东等省份获得每千瓦时0.10.2元的容量补偿收入。行业预测显示,到2026年具备深度调峰能力的火电机组将享受优先调度权,推动产业向"基础供电+系统调节"双功能转型。
总结:在能源保供与低碳转型双重目标下,2025年火电产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投资规模扩张与利用效率优化并行,核电协同和绿电替代加速推进产业角色重构。通过智能化改造、辅助服务参与及商业模式创新,传统火电企业正在探索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价值定位,预计到2026年将形成"保供主力+调节支撑"的复合发展路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与市场化改革深化,将持续推动这一万亿级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