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电力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2025年电力行业规模分析:碳资产管理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发展趋势
 电力 2025-04-16 16:49:09

  随着全球对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推进,电力行业作为碳排放的重要领域,其碳资产管理标准体系的建设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2025年,电力行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规模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据相关数据显示,电力行业碳排放占比较大,其减排成效直接关乎“双碳”目标的达成。因此,构建完善的碳资产管理标准体系对于电力行业而言意义非凡。本文通过对电力行业碳资产管理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构建需求、总体框架及未来趋势的系统性研究,为电力行业碳资产管理标准化工作提供全面且具有实践价值的参考依据。

电力行业规模分析

  一、电力行业碳资产管理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

  《2025-2030年中国电力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提到电力行业在碳资产管理领域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标准体系的完善性、系统性和协调性方面仍存在不足。

  (一)电力行业碳管理标准现状电力行业规模分析指出我国在碳管理标准领域已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如《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 通用要求》(GB/T 33760—2017)和《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GB/T 32150—2015)等。这些标准为企业开展碳管理活动提供了基本规范和指导。然而,当前标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有待提升,不同行业和应用场景下的碳管理标准仍需进一步细化和补充。此外,标准之间的协调性不足,部分标准在术语定义、核算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增加了企业的合规成本。

  (二)电力行业碳交易标准现状碳交易领域现行标准较少,如《碳交易企业信用等级评价规范》(T/CIET 051—2023)和《零碳高能效区域碳资产开发与碳交易导则》(T/CEEIA 747—2023)等。这些标准主要由行业协会或社会团体发布,对碳交易相关活动进行了一定规范。但该领域标准发展面临挑战,标准数量相对匮乏,难以满足碳交易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同时,标准的权威性和认可度有待提高,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影响了全国范围内统一、规范的碳交易市场的形成。

  (三)电力行业碳金融标准现状在碳金融领域,我国已出台了一些相关标准,如《能效融资项目分类和评估指南》(GB/T 39236—2020)和《绿色债券信用评级指引》(JRT 0280—2023)等。这些标准为碳金融业务的开展提供了重要规范和指导。然而,碳金融标准体系仍存在不足,标准的完整性不足,对于碳金融领域的一些新兴业务和创新产品,如碳期货、碳期权等衍生品交易标准尚不完善。此外,与其他相关领域标准的衔接不够紧密,影响了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效果。

  (四)电力行业碳评价标准现状目前碳评价领域暂无专门针对该领域的统一标准。虽然在ESG评价方面,中国本土评价机构借鉴了国际相关标准并结合国内特点开展了一些工作,但整体而言,缺乏系统性、权威性的碳评价标准体系。在企业碳效评价、绿色低碳项目评价等方面,缺乏统一的评价指标、方法和程序,导致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和公信力不足。

  (五)电力行业碳披露标准现状碳披露领域现行标准较多,如《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GB/T 36001—2015)和《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GB/T 32150—2015)等。这些标准对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提供了一定规范,但标准之间的协调性和一致性仍需改进。不同标准对于碳披露的内容、格式、频率等要求存在差异,给企业在实际披露过程中带来困扰。同时,随着碳市场和投资者对碳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现有标准在披露深度和广度上也有待进一步拓展。

  二、电力行业碳资产管理标准体系构建

  需求电力行业碳资产管理标准体系的构建需求主要体现在政策需求和技术需求两个方面。

  (一)政策需求国家和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碳达峰、碳中和以及电力碳资产管理相关标准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例如,《节能标准体系建设方案》构建了包含基础共性、目标、设计、建设、运行、评估、优化7个标准子体系的节能标准体系框架;《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完善碳排放核查核算、温室气体排放、低碳产品标识、绿色金融等多方面标准;《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要求完善碳排放基础通用标准体系,涵盖绿色金融、碳排放交易等方面标准。这些政策文件为电力碳资产管理标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方向指引。

  (二)技术需求电力行业在碳资产管理相关标准制定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整体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已制定的标准数量和覆盖范围尚不能完全满足电力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部分领域标准缺失或不完善。另一方面,标准的先进性和适应性有待提高,与国际先进标准相比,在一些新兴技术和管理理念方面存在差距。此外,标准之间的协调性不足,不同标准在术语、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影响了标准的实施效果。为推动电力碳资产管理标准化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制定工作,提高标准质量,优化标准体系结构,加强与国际标准的对接,促进电力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三、电力行业碳资产管理标准体系

  总体框架电力行业碳资产管理标准体系的总体框架涵盖了电力碳管理、电力碳交易、电力碳金融、电力碳评价和电力碳披露5个主要子体系。这些子体系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为电力碳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提供全面、系统的标准规范。

  (一)电力碳管理电力碳管理标准涵盖电力企业碳排放管理、碳中和管理、低碳发展水平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碳项目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具体包括电力低碳企业、低碳产品、低碳供应链、低碳园区、低碳技术等绿色低碳管理标准,以及适用于不同电力应用场景的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规划设计、管理方法、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体系等通用标准。

  (二)电力碳交易电力碳交易标准涵盖碳排放权交易、温室气体自愿碳减排交易、绿电绿证交易等方面。具体包括面向电力领域的碳排放配额分配、调整、清缴、抵销等标准规范,电力碳排放权交易实施规范,电力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和人员要求相关标准规范,电力自愿减排项目减排量核算方法等标准规范,可再生能源消纳统计核算、监测、评估及绿电交易等绿色能源消费标准,绿色低碳技术评估服务,合同能源管理,碳资产管理等标准。

  (三)电力碳金融电力碳金融标准涵盖电力绿色金融评价评估、电力绿色金融产品服务等方面。具体包括面向电力领域的绿色金融术语、金融机构碳核算、银行企业和个人碳账户管理、气候投融资和转型金融分类目录等基础通用标准,绿色电力贷款、绿色电力债券、绿色电力保险、电力碳金融衍生品交易等绿色电力金融产品服务标准。推动制修订绿色债券信用评级等绿色电力金融评价评估标准,以及绿色电力金融机构和绿色电力金融业务环境信息披露等标准。

  (四)电力碳评价电力碳评价标准涵盖电力行业碳评价、电力企业碳评价和电力项目碳评价3个维度。电力行业碳评价聚焦于全产业链碳排放核算方法与基准值构建;电力企业碳评价侧重碳管理体系与减排路径优化;电力项目碳评价则关注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测算与技术方案比选。通过标准化工具协同支撑电力行业低碳转型。

  (五)电力碳披露电力碳披露标准涵盖电力金融业务机构业务信息披露、电力企业信息披露、电力ESG管理与评价等方面。具体包括制定电力金融机构和电力企业在碳金融业务中的信息披露要求,规定电力企业在碳管理、碳交易、碳金融等方面的信息披露内容、格式、频率和渠道,制定电力企业ESG管理体系建设标准,明确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管理要求和指标体系,建立ESG评价标准。

  四、电力行业碳资产管理发展趋势电力行业碳资产管理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碳管理、碳交易、碳金融、碳评价和碳披露等方面。

  (一)碳管理发展趋势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建立数字化碳管理系统,支持企业碳管理体系运转,将碳排放指标分解成小块的组成部分,以便于后续数据整理及分析。这不仅能够优化后续的碳配额管理,还能让企业拥有自身完整的碳资产信息,便于结合碳资产管理开展业务策略的制定,提升碳资产管理效率。

  (二)碳交易发展趋势持续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关政策配套制度,综合考虑行业的碳排放水平、数据质量基础、减污降碳协同、行业高质量发展等因素,分阶段、有步骤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更多重点行业。逐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碳配额分配方式,提升有偿分配比例,使碳价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碳减排成本。不断丰富交易品种、交易主体、交易方式,进一步提升市场活跃度,完善价格发现功能,同时积极发展具有高质量碳信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构建科学合理、公开透明、广泛参与的制度体系,重点支持生态系统碳汇、可再生能源、甲烷控排、节能增效等项目发展。

  (三)碳金融发展趋势全国碳市场的规模将稳中有升,随着碳金融产品的丰富和碳金融交易机制的完善,预计未来全国碳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十万亿级别。市场覆盖主体、覆盖行业、产品种类等核心要素将逐渐丰富,金融机构、投资者等更多主体将参与到碳市场的交易活动中。碳市场覆盖的行业范围将有序从目前的发电行业扩展到更多行业,碳金融衍生品交易将以合适的方式进入市场。全国碳市场价格将更加充分地反映社会平均减排成本,未来碳市场的价格博弈将更为活跃,碳市场将通过碳价推动企业减排并促进减排技术革新。

  (四)碳评价发展趋势基于当前中国处于ESG发展初级阶段的现状,一方面,ESG评价体系不能照搬海外,须符合中国本土资本市场的特点,注重国际标准与中国特色的有机结合,培育和发展具有权威性的国内ESG评级机构,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对另类数据进行挖掘、结构化处理和分析,将有助于ESG投资实践。另一方面,一部分机构结合ESG评级所提供的信息与其对行业和公司的深刻理解,将ESG因素作为投资分析框架中的加减项影响投资决策,也成为高效利用ESG评级信息的方式。随着ESG理念的发展和实践机构的增加,可以预见自建ESG评价体系或是未来发展趋势。

  (五)碳披露发展趋势中国可持续信息披露体系逐步形成,在ESG投资的广泛需求下,未来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会被纳入强制披露范围,国内监管机构和交易所将出台更严格的ESG信息披露要求和指引,特别是在碳数据的披露方面会有进一步的要求出台,以辅助投资机构和政策制定机构决策。

  五、结语本文分析了当前电力行业碳资产管理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构建需求、总体框架及未来趋势,为电力行业碳资产管理标准化工作提供了全面且具有实践价值的参考依据。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先进计算、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数字技术被广泛使用,为高效碳资产管理提供了坚实技术基础。通过碳资产标准体系建设,将充分引导电力企业树立高标准、高质量的“双碳”发展与建设标杆;同时通过碳资产标准体系的应用与落地,将充分帮助企业发掘碳资产的价值与实现碳增值;此外,将进一步引导企业提升降碳能力,以“双碳”技术创新带动绿色发展,体现电力主力军在“双碳”目标的关键作用。

热门推荐

电力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