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 电子 内容详情
人工智能引领科技股投资新机遇
 人工智能 2025-04-27 09:50:15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2025年一季报的密集披露,外资基金的最新持仓路径逐渐清晰,科技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突破,不仅点燃了市场情绪,也进一步强化了投资者对中国科技企业中长期价值的认可。一季度,成长风格再次回归机构视线,从芯片、数据中心到边缘计算和应用落地,人工智能带来的产业升级机会正加速释放。

  一、外资基金重仓科技股,捕捉结构性机会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5年一季报显示,多家外资公募基金在科技股领域进行了重点布局。某港股通基金一季度实现11.17%的回报,其重仓股包括招商银行、腾讯控股、紫金矿业、阿里巴巴和美团等。基金经理在回顾一季度市场时提到,春节期间的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事件被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可能对中国资产形成积极推动。基于此判断,基金组合在节后迅速调整为偏成长风格,重点布局互联网龙头和细分人工智能应用公司,同时加大对具备出海潜力的创新药企业配置。

  另一只基金在一季度收涨6.18%,其重仓股包括纳睿雷达、德昌电机控股、科大讯飞、中航科工和晶泰控股等。基金经理表示,一季度中国经济仍在筑底过程中,股票市场在经历了1月上旬的调整后,在春节前开启了一波反弹。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一批自主可控的创新成果,激发了市场对科技创新的信心和热情。该基金继续坚持自下而上基本面研究的方法论,优选长期需求趋势良好、中期业绩复苏有望且当前估值有吸引力的个股,维持了在信息技术领域的较高配置,并增加了对由创新驱动的可选消费的配置。

  二、人工智能技术突破,重塑全球竞争力

  外资机构普遍认为,2025年1月,在全球人工智能热潮高涨的背景下,中国本土企业在该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现。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表示,人工智能不仅在技术上带来了突破,还在市场、产业结构等多个层面引发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商业化和普及,预计相关应用将更加广泛,科技股投资机会或将更加丰富。

  展望2025年权益市场,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突破大幅提高了市场信心。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产品在全世界受到关注,强化了投资者对于本轮人工智能应用科技产品落地的信心。海外投资者可能会更加正视中国科技的能力,进而增强对中国科技股乃至中国资产的信心。

  三、人工智能产业链全面受益,推动多行业革新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多个层面的参与者从中受益。首先是中国的数据中心,其次是本土人工智能芯片供应商,再次是中国整体半导体生态系统,最后是“边缘人工智能”领域,即人工智能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或物联网集成设备等本地设备上的应用。

  除了这些与人工智能价值链紧密相关的受益者以外,中国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还会使更广泛的科技领域乃至其他行业受益。例如,中国互联网巨头已经开始利用人工智能的分析能力,提升广告、电子商务和视频平台的盈利水平。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使用范围的扩大,对云服务的需求也在飙升,中国的内容创作者竞相使用这项技术,以降低产品开发的时间和成本。此外,人工智能在汽车、医疗和教育等传统行业也有所革新。

  四、人形机器人产业迈向量产元年,半导体领域双重逻辑驱动

  人形机器人产业目前正迈向量产元年,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快速提升,减速器、传感器等关键环节有望诞生高成长性企业。半导体领域则呈现双重逻辑驱动,一方面,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推动先进制程芯片研发突破;另一方面,成熟制程产能持续扩张,叠加设备材料国产替代深化,行业景气度贯穿全年。

  2025年一季度,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为科技股投资带来了新的机遇。外资基金通过重仓科技股,捕捉到了结构性机会。人工智能不仅在技术上带来了突破,还在市场、产业结构等多个层面引发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商业化和普及,相关应用将更加广泛,科技股投资机会或将更加丰富。未来,人工智能将继续推动多行业革新,重塑全球竞争力,为投资者带来更多机遇。

延伸阅读

诺安基金左少逸:人工智能新基建价值落地 看好AI智能终端(20250423/14:18)

近期,科技板块成为A股及港股最具活力的板块之一。诺安基金科技组基金经理左少逸认为,继续看好2025年科技板块行情,或许会出现波折但趋势不改。左少逸认为,人工智能的成本下降正推动AR眼镜、服务机器人等进入消费级市场;应用侧大模型深度融入智能驾驶等行业,科技新基建与信创也是未来值得关注的方向。大模型训练引发的算力竞赛是全球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降低了大模型训练和使用成本,为智能终端和软件应用带来利好,“车路云一体化”更是智能驾驶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左少逸强调,国产大模型还融入金融、医疗等多领域,通过定制化开发实现智能化升级,推动行业标准与应用生态协同发展,未来投资聚焦智能终端和应用侧,关注算力成本下降、大模型升级迭代及低成本下赋能行业进展。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人工智能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