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5月17日及21日,A股玻尿酸龙头企业华熙生物接连发布两篇官方声明,针对近期市场上关于“胶原蛋白替代玻尿酸”的讨论展开回应。这场由券商研报结论引发的行业争议,不仅暴露了成分技术路径的竞争态势,更凸显出医美护肤领域科学认知与资本叙事间的复杂纠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券商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华熙生物在最新声明中明确指出,部分券商发布的10份研究报告存在“误导性表述”,其核心争议点在于对胶原蛋白与玻尿酸功效的片面对比。例如相关研报称胶原蛋白在皮肤修护、抗衰及安全性方面优于玻尿酸,并暗示后者存在交联剂残留风险。这一结论缺乏公开数据支撑,引发企业强烈质疑。截至5月22日,已有部分券商主动下架涉事研报,仅少数机构仍维持原有内容。
行业观察者指出,争议本质折射出成分技术迭代期的市场焦虑:玻尿酸作为成熟赛道的代表正面临新兴胶原蛋白市场的冲击。数据显示,2022-2024年重组胶原蛋白领域两家上市公司市值涨幅显著,而玻尿酸头部企业股价则出现明显回调。
华熙生物在回应中强调“两种成分如同肝脏与肾脏不可简单比较”,其核心逻辑在于两类物质的生理功能差异。玻尿酸凭借高保水性和成熟临床验证,仍是细胞外基质(ECM)研究的核心分子;而重组胶原蛋白作为新兴多肽类物质,在创伤修复等特定场景展现出潜力。值得注意的是,华熙生物2022年收购益而康生物的骨科三类医疗器械业务,虽未实现预期收益,但其战略布局已覆盖从原料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
行业数据显示,胶原蛋白在功能性护肤品领域的渗透率正快速提升,2024年相关产品营收增速达83%,但头部企业后续增长面临瓶颈。巨子生物和锦波生物的最新财报显示,两家公司核心业务增速较峰值时期分别下滑17%和29%,反映市场对单一成分依赖的风险。
争议事件中暴露的研报规范问题引发行业关注。涉事券商在免责条款中声明“结论基于公开信息”,但未引用任何学术文献或实验数据,这种表述方式加剧了信息不对称风险。华熙生物呼吁建立更严谨的市场准入机制,并强调技术发展应遵循循证医学原则。
未来竞争焦点将转向复合型解决方案。企业开始探索ECM协同作用:玻尿酸与胶原蛋白的联合应用已在部分医美产品中实现临床验证,而重组胶原蛋白在注射填充等高阶场景的应用仍需长期研究支持。国际市场方面,海外消费者对再生材料(如聚乳酸)的偏好,提示国内企业需加速差异化创新。
此次争议推动市场重新审视成分价值评估体系。玻尿酸凭借30年临床数据积累占据科研证据优势,而胶原蛋白尚处于技术验证期。华熙生物在声明中明确表示将坚持ECM战略整合资源,而非单纯对标单一成分。
资本市场已开始修正预期:2025年前4个月重组胶原蛋白板块平均市盈率较年初下降31%,显示投资者对概念炒作的警惕性提升。行业观察人士认为,未来五年将是技术验证与市场教育的关键期,只有建立科学共识才能推动医美护肤赛道持续健康发展。
【总结】从券商研报争议到企业战略回应,这场成分之争本质上是技术创新周期转换的缩影。玻尿酸作为成熟赛道代表面临新兴势力冲击,而胶原蛋白则需跨越概念验证阶段实现价值兑现。随着监管规范不断完善、临床证据不断累积,行业终将回归理性发展轨道——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而是基于科学认知的协同进化之路。
上交所日前向各会员单位通报了2024年度会员投资者教育和保护工作评选结果。东方财富、东莞证券、东吴证券、国联民生、华福证券、华泰证券、西部证券、湘财证券、兴业证券和中泰证券10家券商获评“2024年度投资者教育优秀会员”(排名不分先后,下同)。(中证金牛座)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