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 证券 内容详情
券商投行业务迎强监管时代 中介“看门人“职责再加码
 券商 2025-05-20 09:30:06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资本市场持续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穿透式监管。近期沪深交易所密集出手,对中信证券、国投证券等多家头部机构采取警示措施,直指IPO核查不严、内控失效等问题。这一系列动作标志着监管部门正通过"从严执法+制度重构"双管齐下,重塑券商执业生态。

  一、监管处罚频次与力度同步升级 2025年投行违规治理进入深水区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券商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18日,年内已有超过30家券商因投行业务被监管点名,较去年同期显著增加。交易所警示函、证监局责令整改乃至暂停业务资格等处罚措施密集落地,部分项目保荐代表人被认定为"不适当人选"。更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全年监管部门对中介机构罚没金额达6.73亿元,并暂停5家机构展业资格,2025年一季度投行罚单数量同比再增25%。

  以近期典型案例看,某头部券商在IPO项目中未及时报告历史处罚记录,导致其违规适用再融资分类审核机制。另一案例显示,在山西凝固力IPO项目中,中介机构对收入确认、研发内控等关键环节核查存在重大疏漏,甚至遗漏控股股东账户流水核查。这些行为直接触碰监管红线,暴露了部分券商在质控与内核流程上的系统性缺陷。

  二、"重承揽轻承做"顽疾待解 中介机构执业生态面临重构压力

  行业深层矛盾在处罚案例中显露无遗:为追逐项目数量简化尽职调查流程、默许发行人"带病闯关"的考核导向,与合规要求形成尖锐对立。某券商内部人士透露,部分团队过度依赖发行规模分成的收费模式,导致执业重心向承揽环节倾斜。这种扭曲的激励机制直接催生了贸易业务合理性核查不充分、收入确认依据缺失等系统性风险。

  监管新规正加速改变行业游戏规则。2025年2月实施的规定明确禁止投行收费与发行结果挂钩,切断"超募冲动"的利益链条。据测算,新规将使依赖规模扩张的券商面临平均18%的业务结构调整压力。中信建投、华泰证券等机构已启动系统整改,在强化募集资金使用检查的同时,重构考核机制将合规指标纳入团队绩效评估。

  三、穿透式监管持续加码 券商需构建全周期风控体系

  监管部门明确下一步重点:收费管理规范化、内控机制有效性、境外子公司治理将成为核查重点领域。某中型券商质量控制部负责人指出,当前项目组需要建立从立项到持续督导的全流程质控节点,在客户筛选阶段即引入合规评估模型。

  在注册制深化背景下,投行业务正经历根本性转型。数据显示,2024年投行收入结构中"价值服务类"业务占比提升至37%,较三年前增长15个百分点。未来券商需将合规内嵌于展业全流程,通过强化行业研究能力、完善风险定价模型,在严监管环境中实现从通道服务商到专业机构的蜕变。

  结语:

  资本市场入口关的持续净化倒逼中介机构重塑执业理念。在"罚到痛处、禁到怕处"的执法威慑下,券商必须将合规经营转化为核心竞争力。通过构建全流程风控体系、优化考核激励机制、提升价值服务能力,行业才能真正履行好资本市场的"看门人"职责,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可持续成长。监管与机构的双向适应将持续推动市场生态向规范透明方向演进。

延伸阅读

上交所2024年度会员投教工作评选结果出炉,十家券商获评优秀(20250522/09:47)

上交所日前向各会员单位通报了2024年度会员投资者教育和保护工作评选结果。东方财富、东莞证券、东吴证券、国联民生、华福证券、华泰证券、西部证券、湘财证券、兴业证券和中泰证券10家券商获评“2024年度投资者教育优秀会员”(排名不分先后,下同)。(中证金牛座)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券商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