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每年人工合成高甜味剂产品的生产量不到10万吨,其中糖精1.6万吨左史、甜蜜素3万吨左史、阿斯巴甜和安赛蜜2万吨左史、三氯蔗糖不到5000吨。按照不同特性,将甜味剂分为低甜度的天然甜味剂(麦芽糖醇,木糖醇等);高甜度的天然甜味剂(甜菊糖,索马甜等)和高甜度的人工甜味剂 (糖精,安赛蜜,三氯蔗糖等)。以下对甜味剂行业技术分析。
甜味剂的性价比以甜价比来度量,定义蔗糖的甜度为1,甜味剂行业分析指出,蔗糖市场价格在6000-7000元/吨,人工甜味剂性价比远高于蔗糖。目前蔗糖仍占据甜味配料市场的主导地位,但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无热量、不参与新陈代谢的功能性代糖食品市场需求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以占饮料市场份额最大的可乐为例,近年来常规甜度可乐产量以每年将近3%的速度下降,而低糖可乐产量明显上升。
去糖化的下游食品饮料产品增长稳定
甜味剂产品既能提供类似于蔗糖的口感,而且安全性及稳定性高、水溶性好,价格也相对合理。也就是说甜味剂产品相对于蔗糖的最大优势是口感类似且安全性有所保证的基础上,价格优势明显;而且部分功能性甜味剂产品与会提供热量,适合肥胖人群食用。现从四大分类来分析甜味剂行业技术。
糖精是我国准许使用的人工合成甜味剂,为邻磺酰苯甲酰亚胺,水溶解度低,允许使用其钠盐,甜度是蔗糖的300倍。关于糖精的安全性,1971年美国在饲料中加入5%~7.5%糖精,甜味剂行业技术分析,在大白鼠第二代出现膀胱癌;加拿大科学家在饲料中加入3%~5%糖精也致大鼠膀胱癌。1974年WHO/FAO专家委员会认为:饲料中糖精含量为5% 耀7.5%时可引起大鼠膀胱癌,其他动物未见致癌作用,决定每日容许摄入量为0mg/kg耀5mg/kg。1978年美国肿瘤研究所对300名膀胱癌患者和600名健康者进行对照研究,发现经常使用糖精者膀胱癌的发病率高达18%。1984年WHO/FAO将糖精的每日容许摄入量缩小为0mg/kg--2.5mg/kg。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于1958年在美国曾被列为“一般认为是安全物质”而广泛使用,但20世纪60年代后期对大鼠进行了长期高剂量的实验,结果使动物发生膀胱癌。因此,从1969年起该甜味剂在美国、英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禁止使用。1982年FAO/WHO报告证明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无致癌性,制订每日容许摄入量为0mg/kg--1mg/kg。甜味剂行业技术分析,美国FDA经长期试验于1984年宣布其无致癌性,但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和科学院仍认为其有促癌作用和可能的致癌作用,因而在美国至今仍被禁用。194年FAO/WHO规定其每日容许摄入量为0mg/kg--1mg/kg。
甜叶菊原产南美,1978年我国在南方省份栽培成功,并且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甜叶菊种植面积最多的国家。甜叶菊糖苷是我国继蔗糖、甜菜糖之后的第三大糖源。甜味剂行业技术分析,现有商品出售,定名“甜菊苷”、“甜菊精”,其甜度为蔗糖的300倍。但是,甜菊苷口感差、有甘草味和后苦味,当与其他糖类、有机酸共存时,其甜味增加。甜菊苷还有抑制口腔细菌繁殖的作用,在食品中有一定防腐作用。我国允许在饮料、糖果、饼干中使用,用量按正常生产需要量。在饮料中7g甜菊苷可代替白糖570g,味道比加入糖精好。
甜味剂行业技术分析,糖醇类甜味剂能参与人体代谢,进入血液后,不需胰岛素就能透入细胞而且代谢速度快,不会引起血糖浓度升高,故常用作糖尿病、肥胖患者的甜味剂。这类物质多数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对改善脱水食品的复水性、控制结晶、降低水分活性均有较好的效果。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不乐观、不确定因素增加,对行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但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大家应该看到,中央正在调整经济政策,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千方百计促进经济增长。甜味剂行业技术分析,市场对甜味剂的需求在不断增长,而蔗糖产量受糖料种植面积所限不会有大的提高,这为甜味剂和功能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因此,大家要增强信心,抓住机遇,使行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