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 内容详情
2025年食用菌行业发展前景分析:督促食用菌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食用菌 2025-04-17 13:15:57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当前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食用菌行业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食用菌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市场需求持续攀升。毕节市作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重要产区,在资源禀赋、气候条件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其发展状况对全国食用菌行业有着重要影响。2025年,毕节市食用菌产业有望延续增长态势,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值预计突破80亿元。深入了解毕节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对把握2025年食用菌行业趋势至关重要。

  一、毕节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食用菌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3年,毕节市食用菌产业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实力,种植面积达1.012万hm2,产量高达45.96万t,产值达到70亿元,规模在全省独占鳌头。七星关区、大方县等不同区域都有各自的种植规模,共同推动着全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毕节市食用菌的种植品种丰富多样,涵盖红托竹荪、冬荪、香菇等13种。不同品种在区域分布上各有特点,比如红托竹荪主要集中在织金县、纳雍县等地;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则以大方县、威宁县为核心区域。这种分布格局既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种植策略,也反映出各区域的特色优势。

  毕节市食用菌产业成效显著。在产业布局上,形成了多个特色产业带和集聚区,像织金县的红托竹荪产业带、大方县的冬荪产业带等,区域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本土企业与引进的龙头企业相互协作,目前全市有食用菌主体336个,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3家,市级龙头企业17家。产业链条不断拓展,从单纯的种植向精深加工延伸,纳雍县、织金县等地开发出多种深加工产品。品牌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培育了15个市场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较好的食用菌品牌,织金竹荪获得地理标志认证,品牌价值评估达8.41亿元。

  二、毕节市食用菌产业存在的短板

  毕节市食用菌生产多以小规模分散种植为主,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低。大棚设施简陋,水电配套不足,受自然气候影响大,种植户管理技术参差不齐,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产量偏低,难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稳定供应的需求。

  除了龙头企业,多数生产主体和合作社对食用菌产业前景信心不足,实力薄弱。群众参与产业发展主要以务工方式为主,联农带户方式较为单一,没有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限制了产业的发展规模和辐射带动能力。

  毕节市食用菌加工以烘干、冷藏保鲜等初级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产品研发较少。多数加工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仅有少数企业尝试精深加工,但研发投入少、人才缺乏,加工水平有限,精深加工产业化尚未形成,影响了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部分食用菌生产面临连作障碍、病虫害以及极端天气等问题,科研攻关进展缓慢,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专业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队伍的技术支持不足,无法及时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增加了产业发展的风险,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毕节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

  毕节市降雨充沛,立体气候特征显著,平均海拔1600m,年日照时数、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适宜。垂直气候变化明显,能够满足不同温度需求型食用菌的生长,无论是木耳、平菇等常见品种,还是金针菇、灵芝等不同温度要求的品种,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宜的生长环境。

  毕节市气候适宜,植被类型丰富,野生菌资源多样,拥有红托竹荪、香菇等多种食(药)用菌。这些丰富的种质资源为食用菌产业的品种选育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食用菌产业可以充分利用玉米芯、秸秆等废弃物,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构建多层次的生态农业系统,属于绿色农业循环经济。这不仅减少了废弃物对环境的压力,还促进了生态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符合当下绿色发展的理念。

  毕节市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交通网络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日益便捷。随着成贵高速铁路通车,毕节市成为交通枢纽,并加入成渝经济带,为食用菌产品的运输和销售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助于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食用菌生产周期短,一般1-6个月,产出比高,且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食用菌产业可以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帮助移民稳定就业,对社会稳定和乡村振兴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推动毕节市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充分利用当地的林地、果园、大棚等资源,鼓励龙头企业发挥技术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生产规模。推广林下食用菌种植、果树套种食用菌等生态循环模式,以及园艺式轮茬和工厂化层架栽培方式,促进产业集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资源+产业”“市场+产业”的工作机制,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助力本土食用菌企业发展壮大,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招商引资,吸引行业龙头企业和关联企业入驻,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资源。

  搭建食用菌产业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为生产和销售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引导产业有序发展。加强市内流通体系建设,巩固省内市场份额。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等资源,积极开拓华南、华中、西南等省外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培育线上品牌,实现线上线下融合营销,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督促食用菌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建立严格的生产规程和产品标准,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鼓励企业开展绿色、有机产品认证,申报名牌产品,打造一批优质、特色的食用菌品牌。利用各类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产业品牌化发展。

  支持企业申报相关项目资金,围绕功能保健食品、调味品等领域开展食用菌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食用菌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指出,形成从种植、精深加工到产品展示、菌宴康养的一体化产业体系,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食用菌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加强食用菌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组织专业人员在关键生产时期进行技术指导,帮助群众解决实际技术难题。推动食用菌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科研院校+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学研融合发展模式,强化技术攻关,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五、总结

  毕节市食用菌产业在2023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种植规模大、品种丰富、产业成效初显,但也面临着产业基础配套差、主体实力弱、精深加工薄弱和技术服务不足等问题。然而,毕节市在自然条件、种质资源、生态可持续性、交通和带动就业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展望2025年,随着各项对策建议的逐步实施,毕节市食用菌产业有望实现规模的持续扩张,产值突破80亿元。通过加强基地建设、主体培育、市场拓展、品牌建设、精深加工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毕节市食用菌产业将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国食用菌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食用菌相关研究报告
食用菌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