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民用航空器机载设备能力的提高以及卫星导航等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民用航空局和各地区管理局根据国际民航组织提出的“基于性能的导航”概念,结合我国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PBN路线图和实施规划。面对国内外民航航行新技术发展以及近期有关非精密进近不安全事件屡有发生的现状,我国民航主管单位有必要组织一次全国性的,包括民航各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在内的技术研讨会,目的是统一思想,总结前一阶段的发展成果和经验教训,明确下一阶段发展任务,从而促进我国类精密进近的应用和航空公司标准操作程序的优化。现对2016年我国民航行业技术现状分析。
民航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表明,基于性能的导航(PBN)是飞行运行方式的重大变革,能有效促进民航持续安全,增加空域容量,减少地面导航设施投入,提高节能减排效果,是我国从航空大国向航空强国迈进,建设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但是,因为当前基础设施和机队能力的限制,传统导航与PBN混合运行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这就需要我们做好至少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对新技术的大胆尝试和持续应用,加快取代传统运行方式的步伐;二是进一步完善传统导航规范,严格执行非精密进近标准操作程序,提高飞行人员策略选择和决断能力。就如何开展上述工作,我提两方面建议:
一方面,集中科研力量,大力发展类精密进近,重点贯彻落实民航局PBN路线图及实施规划。这要求我们完成一些关键任务:
一、建立与全球一致的规章标准体系。PBN作为未来世界导航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只有实现在标准体系上的全球联动,才能使全行业利益相关方获得更多效益;
二、航路划设和运行模式逐步向应用PBN导航规范上过渡,积极开展飞行程序设计和审查人员的在职培训;
三、对于条件成熟地区,其终端区尽快完成RNAV或RNP进离场程序的设计和应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后续发展积累经验;
四、更新通信、导航、监视等设施设备,协同发展其他航行新技术,例如有垂直引导的进近(APV)和GBAS着陆系统(GLS);
五、按照ICAO要求,建立PBN的质量保证体系,开展安全评估;
六、航空运营人要尽快建立实施PBN运行的能力,确保其航空器机载设备符合PBN导航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制定运行程序和标准操作手册,完成相关人员培训;
七、加强宣传工作,明确类精密进近的优势和作用,有助于在开展工作时更好地克服困难;
八、民航局、航空运营人、空管部门和机场单位应通力合作,按照PBN路线图的要求,为全行业提供未来航行发展规划,协助利益相关方制定过渡计划和投资策略。
另一方面,统一思想,明确当前安全任务,千方百计保证传统运行方式在现有条件下的安全性。我们应该认识到,现阶段实施PBN运行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例如具有RNP能力和非RNP能力的飞机混合运行。为保障向PBN运行的平稳过渡,有几点事项我们应当注意:
一、在混合运行期间,应保留足够的传统导航系统为无相应设备的航空器服务,同时考虑根据导航能力合理调配交通流量;
二、各单位应进行安全评估以及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定应急预案,确保运行持续安全;
三、在飞行程序设计中,应考虑传统程序和PBN飞行程序的协调性,以降低混合运行中程序冲突的风险;
四、航管单位应加强管制员的培训,制定混合运行环境下的管制预案和安全措施,确保安全间隔;
五、航空运营人应加强对机组人员的安全教育,贯彻落实民航法规规章,使飞行人员自觉养成按章飞行,严格遵守飞行标准程序的良好习惯;
六、各航空公司要在“两个能力”(非精密进近能力和决断能力)、“两个意识”(稳定进近意识和复飞意识)上下大力气,不断提高飞行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当前,民航事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发展势头喜人,客观环境优越。民航人要坚定信心,扎实推进工作。民航各企事业单位应该遵照国务院“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关于实施PBN 运行的指示精神,严格按照民航局PBN路线图的要求,切实落实各项工作,加强沟通交流,在保证传统运行安全有序的基础上,着力推动新航行技术特别是PBN运行的探索和应用,为民航强国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