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 内容详情
航天产业布局
 航天 2020-12-11 13:36:12

  2019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3.5%。航天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高技术群,荟萃了当今世界上科学技术的许多最新成果。以下对航天产业布局分析。

  2019-2020年H1我国商业航天主要上市企业有航天电子、中国卫星、航天科技、海格通信、航天电器等。2019-2023年中国航空航天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其中2019年航天电子总营收137.1亿元,领跑全国。中国卫星、航天科技总营收在50-65亿元之间,位列第二、第三。

航天产业布局

  近期多地密集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其与2020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鼓励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政策紧密相关。一方面,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明确表示要扶持航空产业;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在资本市场密集出台的政策成为推动地方争相布局航空航天产业的重要推动力。现从五大区域来分析航天产业布局。

  环渤海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经济优势,是国内航空制造业重要的研发、设计和制造基地。

  北京是国内航空制造业人才与科技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拥有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基本形成以知春路、中关村为核心的北部研发制造基地,以大兴军民结合产业基地为重点的南部高端制造集聚区和以顺义航空航天产业园为载体的航空应用集聚,使北京成为国内航空制造业的研发和成果转化中心。天津在A320总装项目的带动下形成航空制造和配套企业的聚集,拥有空客A320总装、中航工业直升机基地、美国古德里奇飞机短舱、法国左迪雅戈航空设备维修、泰雷兹雷达组装、加拿大FTG航空仪表盘、德国汉莎航空货栈和海航租赁控股、大新华物流等一批世界一流航空项目。河北依托中航工业原有布局,近年来积极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在石家庄、承德等地通过引进合作,开展轻型飞机、直升机的生产制造。辽宁以沈阳航高基地以及沈阳通航园为核心,以航空器组装制造、零部件制造为重点,以飞机维修、航空物流与保税、通用航空运营为支撑,发展航空产业。

  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龙头,江苏、浙江两翼协同发展,初步形成了包括研发、设计、制造在内较完整的装备制造产业链。

  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与智力、资本汇集地,以中国商用飞机为核心,依托615所、633所、118厂,发挥新支线客机和C919大型客机主制造商的主导作用,集中了中航工业商用航空发动机公司、航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关键配套企业,初步形成了民用飞机研发设计、航空电子、总装制造、试验测试、营销服务较完整的产业链条。江苏的航空制造业主要布局在南京和镇江,南京拥有雄厚的航空制造业研发和生产能力,吸引了轻型飞机制造、直升飞机制造、空中轿车公务飞机制造以及航空发动机维修服务等项目聚集。镇江以C919配套作为契机,发展航空制造配套产业,已聚集涉及C919客舱内饰系统、机身复合材料、铝材、灯具、座椅等各方面辅助装备的FACC、航天三院、爱励国际、鼎胜铝业、捷科彤明、美国古德里奇公司等国内外企业。浙江是国内私人飞机购买最为活跃的地区,依托丰富的民间资金和活跃的民营机制,重点发展民用轻型飞机、飞机零部件及附属专用设备、航空电子仪器设备、机场专用设备、机上易耗品等产品,同时通用航空运营市场较为繁荣。

  珠三角地区基本形成以珠海为龙头,以广州、深圳为依托的“三角形”航空产业空间布局。

  珠海依托珠海航空产业园,打造集飞机制造、发动机和机载配套一体化发展的航空制造产业链,形成展览、维修、培训、保障服务等服务业配套发展的华南航空产业集聚区,聚集了中航通飞、美国西锐FBO、民航校飞中心南方基地、广东西工精密机械、青岛黎明云路、亚飞希科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广州天海翔无人机等一批航空相关企业。广州航空产业主要分布在广州空港经济区,重点发展航空材料、航空相关装备制造、精密机械加工等,同时依托南航总部,积极发展航空运营服务业,根据计划“十二五”期间南航将在广州投资100亿元建设航空产业城,建设南航总部基地、航空金融中心等。深圳依托高新技术产业优势及完善的产业配套环境,发展航空电子制造与零部件制造,拥有深圳凯卓立液压公司、深圳三叶精密制造公司、深圳艾特航模公司等航空零部件配套研发、生产企业。

  中部地区:航空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湖北。

  湖南航空产业主要集中在长株潭地区,以中小型发动机、飞机传动、起落架、中轻型燃气轮机、飞机刹车材料及产品为主,拥有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中航飞机起落架责任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其中株洲是国家发改委及工信部挂牌的“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军民结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江西航空产业以南昌、景德镇、九江为中心,以直升机、教练机为主要产品,现拥有两个飞机研究所、两所航空院校,在产业规模、航空产业配套、人才储备、技术储备等方面都具有优势,是国家重要的航空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和航空工业资源大省。湖北航空产业主要依托中航工业,布局在武汉、襄樊、荆门三地,其中武汉主要生产航空仪表,襄阳主要生产航空救生装备、椅座等配套装备,荆门则集中了湖北航空设备研发力量,中航工业荆门特飞所已自主研发A2C水上飞机、海鸥300水陆两栖飞机等多种型号的飞机。

  西部:航空制造业以四川、陕西为龙头,产业特色鲜明,四川与陕西依托工业基础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势头最为强劲。

  陕西以西安为中心,蒲城、咸阳、宝鸡、汉中为支撑形成“一基地五园区”的航空产业发展格局。阎良重点发展整机制造、大部件制造和零部件加工;蒲城重点发展通用飞机的整机制造、零部件加工、飞行员培训、航空俱乐部等;咸阳重点发展民用飞机维修、定检、大修、客改货、公务机托管、零部件支援、航空物流等项目;宝鸡重点发展飞行员及空勤、地勤人员培训、公务机试飞、转场飞行训练等项目;汉中依托陕飞公司,重点发展整机制造、特种机改装和零部件加工。四川以成都天府新区为核心,绵阳、德阳、宜宾和泸州为支撑,形成整机、发动机、重要零部件、航空电子、维修服务为支撑的航空制造业产业体系;重庆航空产业是在近年来招商引资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2011年以来,重庆先后与瑞士皮拉图签订PC-6、PC-12的制造、维修合作框架协议,与美国海因茨天顶飞机签订协议生产CH2000等六个机型,与霍尼韦尔签订框架协议生产航电设备等飞机零部件,与欧直签订投资框架协议生产轻型直升机,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在两江建立中国民航学院重庆分院。

  当前各地方政府聚焦航空航天产业,还需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要具有核心技术支撑,尤其是需要掌握在细分领域内的产业技术;二是要有产业人才支撑,需要提供给顶尖科技人才发展的创新条件;三是抓住细分产业领域,努力打造独角兽企业。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航天相关研究报告
航天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