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航天行业产业链中地面设备制造和卫星应用及运营环节各占行业总规模的45%。商业航天包括商业卫星、空间运输、商业载人航天等,其中商业卫星是主要组成部分。以下对航天投资分析。
2019-2020年H1我国商业航天主要上市企业有航天电子、中国卫星、航天科技、海格通信、航天电器等。其中2019年航天电子总营收137.1亿元,领跑全国。2019-2023年中国航空航天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中国卫星、航天科技总营收在50-65亿元之间,位列第二、第三。
近年来我国已有20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诸多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卫星的应用已经在通信服务、定位服务和地理信息服务方面进入百姓生活之中,全球移动互联网、全球移动物联网应用也初见端倪。现从三大发展瓶颈来了解航天投资分析。
航天投资分析,我国的航空航天器制造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无论是辅助生产还是基本生产,“大而全、小而全”的配置模式严重,不能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且多家航空企业共同分担为数不多的军品任务,企业效益低下,加上国家投资不足,长期得不到改造,设备老化和技术结构不合理的现象相当严重。
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企业具有数量多,规模小,水平低,分布广的特点。资源难以得到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使得我国现有的一些航空骨干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已经并将长期处于最低的层面,很难在国际市场上形成自己的竞争力。航天投资分析,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弱点和差距不仅仅是规模和市场不大,更主要的是以技术创新和品牌为代表的“软实力”不足,中国航空产业缺乏各种关键核心技术的掌握、自主创新水平较低,在大型运输类军用飞机和大型直升机的研发制造上还是空白,这些才是发展的关键问题。例如,在生产规模及市场份额上,我国50年累计生产的飞机数量只相当于美围21世纪初4年的产量。
航天投资分析,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研发投人大、风险高和投资回收周期长的特点使航空工业的进入门槛远远高于其他产业,这也使得航空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重心偏向于民品的制造和研发。如郑州飞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是专业从事机载设备研制的骨干企业,而现在的产品主要是制粉设备;新乡航空工业(集团)除了研制生产航空产品外,也开发研制汽车空调、汽车动力转向器、汽车过滤器等零部件产品,并形成了批生产规模。现有的军品也多属配套产品,技术含量低,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虽然航空企业具备精良的实验和生产设备、先进的实验手段和专业实验室,而且具备了攻克当今有关专业领域中关键技术的能力,但是目前的航空企业仍然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
随着人类探索太空的计划和技术不断进步,包括私营企业在内的各国机构也展开了航天市场的竞争。据美国航天基金会统计,全球商业航天产业市场到2020年总额将达到4850亿美元。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全球商业卫星发射市场基本上由俄罗斯和法国所垄断。近几年,中国在载人航天、嫦娥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中国进入空间能力进一步提升,探索浩瀚宇宙的脚步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