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脂是国际市场上重要商品之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发展,进出口植物油脂的品种和数量都在逐年增加。
上周(8月24-28日),中国股市和欧美股市出现暴跌并引发系统风险,国内外油脂油料价格均大幅下跌,其中CBOT大豆期价和马盘棕榈油期价见六年新低,国内植物油期现货价格见十年新低,棕榈油在基本面压力下领跌国内植物油市场。
上周,国内豆油现货价格跟随期价下跌,各地购销疲软,油厂库存小幅上升,但降价意愿并不强烈。港口地区一级豆油出厂价格 5450-5650元/吨,较前一周下跌100-150元/吨。河南地区油厂一级豆油报价5550-5750元/吨,较前一周下跌190-250元/吨。国内豆油和棕榈油的价差已上升至两年的高位水平,棕榈走势对豆油影响加大。
分析后市,利空因素有:一是8 月份大豆进口量达820万吨,继续处于月度进口的历史高位,油厂保持高开机率,国内豆油商业库存不断上升。二是9-10月份每吨进口大豆到港成本在 2940-2960元之间,处于年内低位水平,原料成本对下游产品价格支撑作用减弱。三是美豆即将丰产上市,而美豆预售进度处于7年来的最低水平,南美大豆出口国汇率下降带来竞价优势,预计仍将对美豆出口进度有所抑制,并最终反映到CBOT大豆盘面上。四是虽然马盘棕榈油期价已见六年新低,但棕榈油出口进度仍不理想,市场不看好后期棕榈油价格,这将拖累整个国内植物油市场。
利多因素有:一是国内植物油价格处于十年来的低位水平,国际市场油料价格处于六年低位水平,市场认为后势向下空间已有限,资金逢低买入积极性增强。二是央行降准降息,国务院确定加快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业务发展以刺激银行放贷积极性,这都将增加国内货币供给和流动性,利多长期大宗商品价格。
综上所述,预计下周国内豆油现货价格将有所回升,但是否拐点还需观察,在库存压力下市场无盈利效应,现货操作上随用随购。
上周,国内菜油现货价格跟随期价小幅回落,长江流域四级菜油出厂价格5800-6050元/吨,较前一周下跌50-150元/吨。华南地区四级菜油出厂价格5600-5650元/吨,较前一周下跌200元/吨。国内菜油现货价格底部明确,成本支撑使得菜油在这波下跌行情中表现相对抗跌。
分析后势,利空因素有:一是由于菜油、豆油和棕榈油内外价格关系理顺,企业进口积极性上升,下半年国内植物油进口量较上半年将明显增长,加之大豆压榨企业一直保持高开工率,国内植物油商业库存上升,抑制包括菜油在内的植物油价格。二是上周国内菜油和棕榈油、菜油和豆油价差均扩大,不利于后期菜油下游需求。
利多因素有:一是虽然今年新季油菜籽收购价远低于去年同期,但国内菜粕价格大幅走低,使得纯国产菜籽油出厂成本普遍在6700元/吨以上,远高于当前国内菜油价格。二是虽然上周ICE菜籽价格下跌,但折算进口成本仍在3450元/吨以上,按郑盘菜油和菜粕价计算,套保亏损200元/吨以上,这将影响企业进口菜籽积极性,市场不看好9-10进口菜籽供应情况。三是虽然市场传言10月有可能重启临储菜油拍卖,但5800元/吨的底价高于当前市场价,对当前市场形不成压力。
综上所述,国内菜油在成本支撑下,向下已无空间,但短期内也不具备出现单边行情的动力,操作上建议仍以随用随购为主,逢低可少量囤货。
上周,棕榈油现货价格大下跌,港口24 度棕榈油价格集中于4080-4200元/吨,比前一周下降320-400元/吨。东南亚货币贬值导致棕榈油成本显著下降,下游厂商对外盘及马来西亚汇率的担忧情绪还未缓解,近期仍在控制风险。
分析后市,利空因素有:一是8-9月仍处于棕榈油的单月生产旺季,市场预期主要出口国棕榈油库存在未来两个月仍呈上升态势,不利于马盘棕榈油期价。二是过去一个半月来,印尼货币兑美元汇率贬值了 6%,马来西亚货币兑美元汇率在 8 月份以来贬值了 12%,且加速贬值态势还在持续。棕榈油作为全进口植物油,出口国汇率下降直接降低我国棕榈油进口成本,同时汇率的不稳定,也使得进口商放慢进口步伐。
利多因素有:一是国内棕榈油价格已跌破2008年资贷危机时的低点,市场虽然认为后期仍有向下空间,但空间也有限。二是虽然厄尔尼诺对近期主产区天气没有不利影响,近两个月仍处于棕榈油的生产旺季,但市场预期厄尔尼诺对年底或明年上半年棕榈油产量将造成影响,使得市场等待8-9月生产旺季过去,看多长线走势。
综上所述,棕榈油处于短期基本面偏空、中期不确定性较强的交织状态,预计下周国内棕榈油现货价格即使跟随期盘小幅回升,也不能说拐点到来,在生产旺季过去之前,仍以弱势需求为主,操作上现货以随用随购为主。有关更多植物油的行业资讯请查看2010-2012年中国食用植物油调查及行业发展分析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