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中国猪饲料行业正处于结构化调整与品质升级的关键阶段,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化复苏与政策引导形成双重驱动力。同时,功能性、环保型猪饲料的渗透率持续扩大,行业集中度与技术含量同步攀升,展现出稳健且多元的发展态势。以下是2025年猪饲料市场前景分析。
欧洲和北美市场则因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成熟的养殖体系,呈现出高附加值饲料产品主导的特点,功能性饲料及无抗饲料的渗透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2023年全球猪饲料市场规模已突破2500亿美元,《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猪饲料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预计到2028年将以年均复合增长率4.5%的速度攀升至3200亿美元以上。
2023年中国猪料产量已达1.29亿吨,占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的42.6%,为后续增长奠定基础。受生猪产能调控政策推动,能繁母猪存栏量将稳定在4100万头合理区间,带动猪饲料年需求量以3.5%-4.2%的复合增长率攀升,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6500亿元,占全球比重将达到53.5%。从产能数据看,2025年猪饲料产能将增至 15000万吨,需求量达12800万吨,供需格局保持动态平衡。
河南、山东、四川等传统养殖大省贡献了全国45%的猪饲料产量,而广东、浙江等南方省份因消费市场活跃,高端猪饲料需求增速达到8.6%。西南、东北两大主产区的产销占比将从2022年的38.6%扩大至2023年的 43.2%,其中云南、贵州等地的特色黑猪养殖规模化推进,带动发酵猪饲料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突破15%。北方地区受养殖规模化提速影响,浓缩猪饲料需求回暖至5%增长水平,形成南北市场互补格局。
随着集约化养殖模式的普及,规模化养殖场对饲料品质、营养配比及生产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推动了预混料、浓缩料和全价料等高端产品的需求增长。猪饲料产业链是连接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核心环节,涵盖原料供应、加工生产、下游应用及政策监管等多个层面。
2023年全价配合猪饲料占比已突破65%,浓缩饲料和预混饲料分别占22%和13%,预计2025年全价料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随着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向65%目标迈进,单体规模超万头的养殖场对定制化预混料的需求年增幅保持12%以上,教槽料、保育料等高品质产品成为增长热点。
生物发酵猪饲料渗透率从 2020 年的 3.1% 提升至 2023 年的 8.7%,依托酶制剂、益生菌等技术的无抗猪饲料已占据 32% 市场份额。2023 年饲用酶制剂市场规模突破 52 亿元,预计 2025 年微生态制剂应用率将进一步提升,功能性猪饲料占比有望突破 40%,其中增强免疫功能的生物饲料年复合增速可达 25%。
“十四五”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推动环保型猪饲料添加剂市场规模年增速达 12.4%,2023 年相关环保技改项目投资总额突破 80 亿元。低蛋白日粮技术企业覆盖率已从 2020 年的 35% 提升至 2023 年的 78%,预计 2025 年将达到 95% 以上,通过氨基酸平衡技术可使豆粕在猪饲料中的用量占比降至 12% 以下。
玉米、豆粕等主要原料成本占猪饲料生产成本的 70%-75%,2023 年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企业利润率收窄至 5.8%。为应对成本压力,头部企业已将菜籽粕、棉籽粕等非粮蛋白源应用比例提升至 12%,单位猪饲料豆粕用量同比下降 3.5 个百分点。2025 年饲料蛋白利用效率需提升 10% 的政策要求,推动企业加速合成生物学领域布局,近三年相关研发投入累计超 15 亿元。
猪饲料行业 CR10 企业市场份额从 2020 年的 38% 升至 2023 年的 47%,中小型饲料厂数量缩减至 6500 家,较五年前减少 23%。头部企业通过跨区域并购实现产能年扩张 15%-20%,同时加速智能化工厂建设,2024 年底将形成 1200 万吨新型膨化料产能。万头规模猪场的智能饲喂系统普及率已达 84%,推动猪饲料转化率提升至 2.6:1 的历史最优水平。
2023 年 1-10 月我国累计进口大豆超 9500 万吨,同比增长 6.4%,主要地区进口大豆库存量达 760 多万吨,处于高位。全球大豆产量持续创新高,预计 2025 年巴西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进一步增加,进口成本可能回落,为猪饲料原料供应提供稳定支撑。同时,国内大豆库存充足,国产大豆价格维持在每吨 4000 多元,与进口大豆形成互补供应体系。
2025年猪饲料市场在规模扩张与品质升级的双重逻辑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未来,随着技术创新与产业链整合的深化,猪饲料行业将朝着更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方向迈进,为生猪养殖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