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电子 资讯详情
2025年人工智能与电子信息制造协同发展: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布局新动向
 人工智能 2025-09-04 14:48:37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引言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在人工智能加速渗透全球产业链的背景下,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正以技术创新为驱动,聚焦关键领域突破。通过强化行业共性技术研发、推动跨领域生态融合,2025年成为布局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战略窗口期。本文从政策导向出发,解析集成电路、光子技术、时空信息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方向及产业化路径,展现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在智能化浪潮中的战略定位与实践探索。

  一、人工智能赋能集成电路创新:先进计算与三维异构集成芯片的技术突破方向

  国家通过重点研发计划持续支持集成电路、先进计算领域科技创新,加速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的迭代升级。三维异构集成芯片作为前沿基础研究核心方向,其通过多层晶圆堆叠技术实现高密度互联,在AI模型训练和推理场景中显著提升能效比。政策明确要求强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动全固态电池等新型存储方案与人工智能算法协同优化,为超大规模计算提供底层支撑。

  二、光子技术融合人工智能:高速光芯片与光电共封的生态构建路径

  在光子领域,国家加大了对高速光芯片及光电共封(CPO)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通过推动光架构与现有电架构体系的生态融合,新一代光通信系统将为AI数据中心提供超低延迟、高带宽的数据传输能力。政策强调需突破硅基光电子集成工艺瓶颈,并在智能传感和光计算领域探索与人工智能算法的深度结合,形成“光-算协同”的新型技术范式。

  三、北斗导航与时空信息智能化:多源数据融合推动室内外无缝定位系统发展

  面向时空信息产业布局,国家一体推进卫星定位、GIS、通信等技术协同发展,并重点突破多源融合定位、低轨导航增强等关键技术。通过结合人工智能算法优化,北斗系统可实现厘米级精度的室内外无缝定位服务,在自动驾驶、灾害预警等领域构建高可靠性场景应用。政策特别提出需强化抗干扰与防欺骗能力,保障智能化时空数据在复杂环境中的稳定输出。

  四、工业控制系统智能升级:RISC-V架构与自主操作系统的核心战略价值

  为应对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化需求,国家加速研究网络化、开放化的新型工业控制系统架构,并将RISC-V指令集列为重要发展领域。通过推动RISC-V芯片设计、标准制定及国际生态合作,中国正构建兼容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的操作系统体系。这一布局不仅提升工业设备的自主可控水平,也为AI在智能制造中的实时决策提供安全高效的底层支持。

  2025年是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关键节点。通过强化集成电路、光子技术、时空信息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并依托RISC-V生态构建开放协同的研发体系,产业正逐步形成“算法-硬件-系统”三位一体的智能化发展格局。未来,政策引导下的跨领域创新将进一步释放AI在产业升级中的乘数效应,推动中国在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中占据战略高地。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人工智能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