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基于2024-2025年数据要素市场化实践及区域产业实践)
我国数字经济持续释放创新动能。据最新统计,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9.2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41.5%。在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下,数据要素正成为重构经济形态的核心引擎。以下聚焦重点领域的发展动态及行业实践成果展开分析:
2024年国家数据局发布的系列新政推动数据要素融入资本市场创新体系。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依托广州数据交易所(天河)服务专区的建设运营,区域已形成覆盖政府、企业、个人的全链条数据生态体系。截至2025年初,该平台累计实现交易金额突破13亿元,占广州市域总额超五成,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规模效应的区域性枢纽。
在政务领域,天河服务专区通过"运营支持+生态培育"模式,形成数据服务闭环体系。2024年7月启用的运营大厅配备专业团队与功能区域,为交易双方提供全流程标准化支持,显著提升数据流通效率。企业端则通过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助力248家本地企业完成数据确权登记,推动数据资源向生产要素转化。
在个人服务领域,数据产品已渗透职业调查、婚恋交友等生活场景。德生科技开发的系列民生数据解决方案,通过合规授权机制将数据价值延伸至社会治理末梢,既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又提升公共服务效能。例如其家政服务平台通过多维度数据核验,使服务匹配效率同比提升40%以上。
天河区依托服务专区打造的数据要素产业生态圈已形成显著带动作用。截至2025年6月,该区域累计培育数据要素型企业248家,上架交易标的达452项,相关企业营收规模年均增速超30%。通过定期举办行业培训与资源对接活动,区域内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持续优化,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天河模式"。
作为广州市天河区数据要素产业协会核心成员,相关企业正深度参与数据确权登记、合规交易等标准制定工作。2024年与权威机构合作推进的标准本地化实践,标志着我国在构建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当前区域已形成"确权-登记-流通-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闭环,为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制度创新提供鲜活样本。
总结:当前数字经济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期。通过政策引导、技术赋能与生态协同,我国已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天河服务专区为代表的区域实践表明,当数据要素深度融入政府治理、企业运营和民生服务时,将有效激发经济新动能。随着2025年《数据安全法》配套细则的落地实施,预计未来三年内全国数据交易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形成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