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各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2025年,数字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尤为显著,其对旅游经济联系的影响尤为值得关注。数据显示,2011—2019年期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数字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旅游经济联系也显著增强。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联系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揭示了数字经济在打破市场分割、促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数字经济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旅游经济联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增强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具体而言,数字经济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提升生产与消费的数字化水平,有效促进了地区间的旅游经济互动。在考虑不同类型市场分割(如地理分割、制度分割和文化分割)的情况下,数字经济的影响效应依然显著。这表明,数字经济不仅能够克服地理距离带来的障碍,还能在制度和文化差异较大的地区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旅游经济联系的增强。
数字经济市场情况分析提到虚拟网络嵌入是数字经济增强旅游经济联系的关键机制。数字经济的发展促使不同市场主体将旅游活动环节嫁接到虚拟空间中,形成了多维交叉的虚拟网络关系。通过虚拟网络,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得以增强,主要体现在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两个方面:
关系嵌入:数字经济通过提升城市在虚拟网络中的关系嵌入水平,增强了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具体表现为城市在虚拟网络中与其他城市间的关系数量和强度增加,反映了城市在旅游虚拟网络中的集聚与扩散能力。这种关系嵌入不仅提升了城市对生产资料和游客的集聚能力,还通过降低营销和分销成本,增强了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
结构嵌入:数字经济通过提升城市在虚拟网络中的结构嵌入水平,增强了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结构嵌入刻画了城市在虚拟网络中发挥“桥梁”或“中介”的作用,有助于城市控制信息流,并有效参与多地区旅游分工。这种结构嵌入使得城市能够与空间、文化层面并不接近的合作伙伴形成“任务型”连接,从而增强了地区间的旅游经济联系。
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联系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在高信息壁垒、低资源禀赋地区,数字经济所带来的虚拟网络嵌入效应更为明显。具体表现为:
信息壁垒的异质性:对于交通便捷性低、市场化水平低的城市,数字经济对虚拟网络嵌入性的提升作用更加突出。这表明,在区域信息壁垒较强的情况下,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当地旅游市场主体充分借助虚拟网络进行旅游服务创新,并以数据要素的形式灵活参与分工、实现供需匹配,进而呈现出更强的网络嵌入水平。
资源禀赋的异质性:对于低景区数量、低人力资本的城市,数字经济对虚拟网络嵌入性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这表明,数字经济能够弥合资源禀赋差距,有利于低资源禀赋城市通过嵌入虚拟网络扩大市场潜能,从而更为有效地融入全国旅游价值创造体系中。
期初旅游经济联系水平的异质性:数字经济对后发城市的虚拟网络嵌入具有更强的促进效应。与先发城市相比,后发城市在数字经济的推动下,能够更快地提升其在虚拟网络中的嵌入水平,从而缩小与先发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水平的差距。
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旅游经济联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通过增强虚拟网络嵌入,特别是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促进了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在高信息壁垒、低资源禀赋地区,数字经济的作用更为显著,且对后发城市的促进效应更强。基于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联通作用:各地区应充分利用数字经济的优势,打破地理、制度和文化分割,构建广泛、多样、统一的虚拟旅游产业集群,提升数据要素供给质量,促进区域资源整合和供需适配。
提升城市在虚拟网络中的嵌入性:不同地区应依托数字技术积极融入虚拟网络,实现网络关系扩张和网络位置跃升。城市旅游服务商应基于比较优势,通过信息交互把握消费需求变化,创新旅游服务内容,提升其在虚拟网络中的资源配置能力。
推进数字经济的普惠价值:各级政府应通过推动数字基础设施下沉和数字技术升级,缩小地区间的数字鸿沟,缓解“数智落后地区”数据要素供给不足的现状。同时,设立专项资金,推进数据要素的整合、流通与使用,为后发地区挖掘虚拟网络中的数据价值提供保障,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均衡发展。
综上所述,数字经济在推动旅游经济联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通过增强虚拟网络嵌入,有效促进了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数字经济在不同计量模型设定下的差异表现,以及其对不同市场主体间旅游经济联系的动态性和空间效应,为释放数字红利提供更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