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经济环境下,中国制造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伴随宏观调控政策深化实施,重点领域产能优化与技术创新持续释放增长动能,企业盈利水平呈现边际改善趋势。2023年7月工业利润数据显示,制造业在多重压力下展现出韧性,政策红利对细分领域支撑作用显著增强,为行业竞争格局重塑奠定基础。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制造业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指出,最新统计显示,2023年前7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5%,但降幅较6月收窄2.8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改善。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成为核心驱动力:7月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6.8%(增速环比加快5.4个百分点),显著高于整体工业表现。毛利润指标同步转正,从6月下降1.3%逆转为增长0.1%,反映成本控制与营收扩张协同效应显现。
政策层面,价格调控、产能优化等措施逐步落地,助力企业摆脱周期性波动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达2.3%(前7个月累计),其中7月单月增长0.9%,持续为盈利修复提供基础支撑。
细分领域竞争格局中,原材料制造业表现尤为突出。继6月利润下降5.0%后,该板块在7月实现36.9%的强势反弹,钢铁、石油加工行业扭亏为盈,分别贡献180.9亿元、34.6亿元利润。此转变与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及产能利用率提升直接相关,凸显政策对基础产业的托底作用。
与此同时,高技术制造业增速亮眼,7月利润同比增长18.9%(较6月转正并大幅扩张),成为行业增长极。航空航天器制造、集成电路设备等细分赛道表现尤为突出:
设备更新与以旧换新等“两新”政策持续赋能产业链关键环节:
1. 装备制造领域:电子及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利润增长87.9%,通用零部件行业增15.3%;食品饮料生产专用设备利润提升11.3%,显示工业数字化转型加速。
2. 消费电子与智能硬件:计算机整机制造(+124.2%)、智能无人飞行器(+100%)等高附加值产品需求激增,带动相关产业链协同发展;计算机外围设备、传感器制造利润分别增长57.0%和51.9%,印证技术密集型产业政策导向的有效性。
规模分层数据显示,中型企业利润从6月下降7.8%转为增长1.8%,小微企业降幅收窄至0.5%,反映纾困措施精准发力成效。尤为突出的是,私营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6%,增速超出整体制造业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彰显市场微观主体活力持续释放。
当前中国制造业在政策驱动与结构性改革双重作用下呈现“总量趋稳、结构升级”特征。原材料行业回暖巩固基础支撑,高技术领域突破强化竞争优势,中小微企业复苏则夯实经济韧性。未来需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通过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纵深发展,在全球竞争中把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