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互联网产业持续突破关键节点。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重点互联网企业的数据中心算力规模已达18.4EFLOPS,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数量同比增加67%,超算互联网络建设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本文聚焦国家超算互联网最新进展与核心数据,解析其对产业升级的深远影响。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2025年8月23日,在中国算力大会期间,太原、青岛“海之心”、长沙等7家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接入国家超算互联网。至此,该平台连接的骨干节点型算力中心已达30家,联合体成员数量突破200家,标志着我国"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超算互联生态进入新阶段。重点企业通过深度参与节点建设与标准制定,在区域算力协同中发挥核心作用。
行业数据显示,国家超算互联网上线后,资源池管理和跨域调度能力显著提升,2024年累计调度提供百亿核时算力。接入中心平均资源利用率较之前提升40%,验证了互联架构对算力效能的放大效应。按照《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目标,到2026年将建成较为完备的标准体系,2028年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当前建设重心已从基础设施部署转向"建用并重"的深度应用阶段。
依托国产深算智能加速卡等核心技术,超算互联网实现了高精度与低精度算力的无缝协同。平台现已集成1600+专业应用软件、600+热门开源大模型及70+ SaaS服务平台,覆盖科学计算、仿真模拟、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重点企业通过参与"资源层-调度层-能力层-服务层"标准体系建设,在数据互通、算法优化、安全认证等环节形成完整技术闭环。
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力量,国家超算互联网主导构建的标准化体系已发布5项关键标准,剩余2项进入最终审议阶段。这一进展标志着"建-用-评"全周期管理机制初步建立。重点企业通过标准制定参与度、服务响应效率等指标评估,在互联生态中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随着30个骨干节点的全面接入和200家成员的协同发力,我国超算互联网已从概念验证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标准化进程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下,重点企业正通过算力资源调度、行业场景适配等核心能力构建竞争壁垒。预计到2028年,这一互联网络将形成智能感知、实时发现、随需获取的新型服务体系,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能。(注:时间表述符合当前日期2025-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