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全球医药产业加速创新转型,中国制药企业正面临研发投入激增与商业化落地的双重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泽璟制药作为生物药研发领域的代表企业,其2025年上半年经营数据折射出行业典型特征。最新财报显示,这家专注于化学新药及生物新药研发的企业交出了营收增长但持续亏损的答卷,既反映创新药企普遍面临的商业化困境,也凸显细分赛道的竞争态势。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制药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泽璟制药实现营业收入3.76亿元,同比增长56.07%,延续了自2022年以来的高增长趋势。其营收规模从2022年的3.02亿到2024年预计突破5.33亿,三年复合增长率达38%。这一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值,在肿瘤靶向药、慢性病生物制剂等细分领域展现出市场开拓能力。但同期归母净利润持续亏损且规模扩大,2022至2024年分别录得-4.58亿、-2.79亿和-1.38亿元,反映创新制药企业普遍面临的研发支出压力与商业化周期错配问题。
尽管营收持续增长,泽璟制药的亏损幅度在2025年上半年扩大至-7280.35亿元(扣非后-10264.14亿),这一数据凸显了创新药企维持研发强度与商业转化效率之间的矛盾。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的52.8%波动上升至2024年预计的58.31%,显示其通过债务融资支撑研发的战略选择可能加剧财务风险。在行业层面,中国制药市场正经历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的关键阶段,研发投入强度超过营收规模的企业占比已超60%,这种趋势既推动产业技术升级,也考验企业的资金链韧性。
泽璟制药通过控股5家子公司形成覆盖研发、生产、销售的完整链条。其在苏州、浙江等地设立的研发中心,以及美国Gensun Biopharma的跨国布局,展现了全球化研发布局策略。2025年上半年910人的员工规模中,研发人员占比超过60%,这种人力资本配置强化了企业在分子靶向药物和抗体偶联药物(ADC)等前沿领域的技术优势。但行业数据显示,中国Top 10制药企业专利申请量占全行业的78%,头部效应加剧了中小企业竞争压力。
天眼查数据揭示的6467条周边风险提示表明,生物药企面临的合规挑战持续增加。泽璟制药需在临床试验管理、药品上市后监测等环节加强风控体系建设。与此同时,其2025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0.28元的数据,反映出投资者对创新药商业化周期长的担忧。未来三年,随着首款肝癌靶向药进入医保目录带来的放量效应,以及多款在研产品进入III期临床阶段,公司有望逐步改善盈利结构。
来看,泽璟制药的半年度业绩既是中国制药行业创新转型的微观缩影,也揭示了技术突破与商业成功之间的复杂关系。在研发投入强度持续加码、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企业需在保持研发管线丰富性的同时,通过精准商业化策略和资本运作优化财务结构。随着全球医药市场向靶向治疗、细胞基因疗法等高壁垒领域纵深发展,具备差异化产品矩阵和技术平台的企业将更可能突破"死亡之谷",实现从研发驱动到盈利驱动的跨越。(注:文中出现的异常数值已按原文数据完整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