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沿江高铁汉宜段、襄荆高铁在2024年底相继贯通,湖北省以高铁网络为纽带的区域协同发展成效显著。截至2025年8月,全省通过构建武汉城市圈1小时通勤网和襄阳-宜昌双枢纽通道,实现经济总量突破6万亿元,占中部六省比重提升至20.9%。数据显示,汉宜段日均发送旅客量达3万人次,较开通前增长170%,高铁对区域经济的辐射效应持续释放。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高铁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湖北省"十四五"期间建成通车铁路里程突破520公里,其中高铁占比超65%。武汉都市圈通过32条断头路联通工程构建了立体交通网,鄂州花湖机场与天河机场形成年货邮吞吐量400万吨的航空双枢纽。随着呼南高铁襄荆段即将开通,襄阳将实现五向高铁通达格局,铁路总里程达到873公里,高速公路网密度提升至5.1公里/百平方公里。
"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依托高铁物流优势,2024年整车产量突破260万辆;宜荆荆都市圈磷化工产业通过汉宜高铁货运专线实现原料运输效率提升35%,年产值突破3000亿元。在新能源领域,襄阳-随州跨区域电力系统每年消纳清洁能源18亿千瓦时,支撑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超40%。
全省8个百强县中,潜江依托汉宜高铁物流节点打造小龙虾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650亿元;当阳通过"当枝松宜东"高铁经济带建设,县域GDP增速连续三年保持12%以上。数据显示,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56.7%,较2020年提升3.4个百分点。
汉十高铁与郑渝高铁形成"米"字型枢纽,推动鄂豫皖三省旅游客流量突破1亿人次。在科技创新领域,通过高铁串联的光谷科创大走廊汇聚了86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2.4%。
湖北通过高铁网络重构区域经济地理版图,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超5000亿元,形成以武汉为中心、襄阳宜昌为副中心的"1+2"枢纽格局。随着"轨道上的都市圈"建设深化,预计到2027年全省高铁运营里程将突破3800公里,带动区域经济总量向8万亿元迈进,持续巩固中部战略支点地位。(注:文中所有数据均基于湖北省发改委公开信息及行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