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天然气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国家管网集团在雄安新区投资建设的天然气供应专线已进入实施准备阶段,预计10月初正式开工。该专线起点位于陕京二线35阀室,终点直达雄安末站,全长仅5.8千米(其中任丘市段4.97千米、雄安新区段0.83千米),却承载着年输气量31.6亿立方米的重任,可满足约530万居民用气需求。作为雄安新区第三气源,项目通过整合中亚、俄罗斯及国内塔里木、长庆等多路优质资源,构建起高效稳定的清洁能源输送网络。
数据显示,该专线设计压力达10兆帕,管径610毫米,在有限管道长度内实现大流量运输。这种技术参数选择既体现了对区域用气需求精准测算的投资策略,也反映了天然气管网建设向"短距离、高效率"方向优化的趋势。项目总投资规模虽未披露,但按照行业平均水平估算,每千米高压输气管道投资强度约在2000-3000万元区间,整体工程将带动地方基建相关产业链协同发展。
专线投运后每年可替代标煤3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00万吨。这一数据验证了天然气作为过渡能源在减污降碳中的关键作用。从区域发展看,项目不仅为雄安新区城乡居民和公共服务设施提供清洁能源保障,更通过集中供热供气模式推动建筑领域低碳转型。据测算,单此工程即可使当地冬季PM2.5浓度同比下降约8%,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形成良性循环。
当前我国天然气管网"全国一张网"格局加速成型,省级支线建设成为投资热点。雄安专线作为首条专为新区设计的供气管道,其智能化末站建设模式或将成为未来城市能源基础设施的标准配置。随着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覆盖率突破75%,预计2025年天然气管网建设投资额将达1800亿元左右,重点投向京津冀、长三角等大气污染防治关键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