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化工 资讯详情
2025年全球二氧化碳产业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液态碳转移技术突破与市场前景分析
 二氧化碳 2025-07-02 08:48:05

  一、液态二氧化碳转移技术突破:解决航运业碳捕集规模化应用难题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国际海事组织(IMO)设定的2030年前减排40%目标临近,船舶碳捕集与运输成为全球绿色航运竞争的核心领域。近日,我国在上海洋山港完成全球首次船对船液态二氧化碳接卸作业,标志着海上碳转移技术实现关键性突破。数据显示,此次接卸作业采用的系统可实现二氧化碳综合捕集率超80%、纯度达99.9%,为航运业大规模应用碳捕集技术扫清障碍。与传统船岸接驳模式相比,该技术使海上碳运输效率提升35%,显著降低港口基础设施依赖性,成为全球碳管理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二、船舶碳捕集系统性能优势:推动国际低碳航运标准制定

  当前全球航运业年排放二氧化碳约9亿吨,占全球温室气体总量的2.5%。我国研发的船舶碳捕集(OCCS)系统在洋山港试点中验证了其技术可行性:通过液态存储与船对船转运模式,单次可安全转移二氧化碳超100吨。相较于陆基固定设施,该系统的灵活性使其能快速响应不同海域作业需求,为构建海上碳循环网络提供新范式。国际航运协会(ICS)预测,到2035年全球将部署超过80套船舶碳捕集系统,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亿美元。

  三、液态二氧化碳运输市场:技术壁垒与竞争格局分析

  目前全球仅有少数企业掌握船对船液态二氧化碳接卸核心技术。我国通过此次实践率先建立完整技术链条,其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低温存储安全性提升40%,二是转运能耗较传统方案降低25%,三是可适配不同吨位船舶的兼容性设计。竞争层面,欧美企业在碳封存基础设施领域仍具先发优势,但亚太地区因航运密度高、政策支持力度大(如中国"双碳"战略规划),正成为技术应用主战场。预计到2030年,液态二氧化碳海上运输需求将增长至每年800万吨,形成千亿级产业链。

  四、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价值链:重塑全球能源产业格局

  此次船对船接卸作业不仅解决了"最后一公里"转运难题,更打通了"捕集—运输—再利用/封存"的闭环路径。数据显示,液态二氧化碳可直接应用于海洋养殖、食品加工及化工原料领域,其经济价值较传统处理方式提升3倍以上。全球海事脱碳中心预测,到2040年CCUS技术将贡献航运业总减排量的18%,带动相关设备制造、运输服务与封存设施建设协同发展。我国凭借全产业链优势,有望在2035年前占据国际市场30%份额。

  技术创新引领低碳航运新赛道

  2025年的液态二氧化碳船对船转运技术突破,不仅是中国在绿色航运领域的重大成就,更折射出全球碳管理产业的深刻变革。随着IMO碳强度指标(CII)政策收紧及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覆盖范围扩大,掌握核心低碳技术的企业将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未来五年,船舶碳捕集系统标准化、液态二氧化碳运输网络规模化以及CCUS价值链延伸将成为产业发展的三大主线,推动全球航运业向零碳目标加速转型。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二氧化碳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