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重大突破,截至今年4月底风电光伏总装机历史性超过传统火电,标志着能源系统向清洁低碳方向迈入新阶段。这一里程碑式成就不仅体现在装机规模的跃升上,更反映在发电量占比、市场化改革和绿证交易等多领域协同推进中,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重要范本。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火电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截至2025年4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总装机突破20.17亿千瓦,同比激增58%。其中风电光伏合计装机达15.3亿千瓦,在全社会电力系统中历史性超越火电(当前火电装机为14.48亿千瓦)。回溯"十三五"末期,2020年风电光伏仅占火电规模的42.9%,而"十四五"期间该比例实现翻番式增长。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7月以来光伏装机增速连续保持在40%以上,风电自2023年9月起也维持15%以上的同比增幅。
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风电光伏合计发电量达5364亿千瓦时,在全社会用电总量中占比提升至22.5%,较去年同期增长4.3个百分点。这一增量(1110亿千瓦时)远超同期社会用电总增量(582亿千瓦时),彰显清洁能源在电力供应中的核心地位。若按当前增速推算,预计全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将突破3.73亿千瓦,占年度新增电力装机总量的86%。
通过全面推动风电光伏电量进入电力市场交易体系,行业已构建起"基准收益+市场竞争"的新模式。这一机制既保障基础收益又激发创新活力,使运营商在价格波动中保持盈利稳定性。2025年4月核发绿证数量达2.16亿张,环比增长超23%,且国际认证机构RE100正式认可中国绿证体系,标志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市场获得全球性背书。
A股市场的121只风电光伏概念股近一个月平均涨幅4.36%,ST金刚以70.5%的涨幅领涨。从基本面看,今年一季度行业呈现结构性分化:风电设备板块表现亮眼,广大特材等5家企业净利润增幅超100%,而部分光伏企业仍处于产能调整期。但机构预测显示,24家重点企业将于2025年实现盈利突破,晶科能源、海力风电预计净利润增幅将超过9倍。
经历2023年的价格回调周期后,行业通过产能自律已实现库存良性周转。当前市场正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方面技术迭代加速推动降本增效,另一方面绿电交易机制完善为收益提供新通道。随着全球能源危机持续深化,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不仅巩固了国内低碳转型基础,更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展现出引领作用。
总结:风电光伏超越火电不仅是装机规模的数字突破,更是能源战略的成功实践。从政策引导到市场驱动,从技术研发到商业模式创新,中国正构建起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可再生能源发展将加速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为全球绿色复苏贡献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