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持续深化的背景下,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通过政策性金融工具激活农业资源,以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科技创新和市场化收购保障为核心抓手,推动粮食全产业链提质增效。截至2025年6月,当地金融机构累计投放涉粮贷款超142亿元,其中农地与种业领域占比显著提升,为区域粮食稳产保供提供了坚实支撑。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粮食行业市场供需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研究分析报告》指出,政策性金融正成为双鸭山市耕地质量提升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投放23.1亿元农地贷款,当地加速推进全域高标准农田改造工程,重点完善农田水利灌溉、田间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项目以“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为建设标准,有效改善了10万余亩中低产田的生产条件,使区域粮食综合产能提升约15%。这一举措不仅强化了“藏粮于地”的战略基础,更推动农地类贷款市场份额持续攀升。
在种业振兴关键领域,政策性资金通过数字化手段精准发力。依托线上化金融服务平台,金融机构向种业企业提供0.5亿元专项贷款,覆盖种质资源保护、良种繁育及成果转化等环节。例如,支持企业建立智能化种子研发中心,加速耐寒高产玉米品种的推广种植。此类投入直接缩短了科研成果到田间应用的周期,为粮食稳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针对秋粮收购高峰期的资金需求,金融机构提前布局“绿色通道”,2025年以来累计投放118.2亿元粮食收购贷款。通过优化封闭运行管理机制,确保资金“钱等粮”模式高效落地,有效避免了农民卖粮难、企业融资慢等问题。同时,强化与收储企业的协同监管,严控风险敞口,为区域粮食市场稳定注入确定性。
双鸭山市的实践表明,政策性金融在粮食产业中的精准滴灌效应显著:一方面通过基础设施升级夯实耕地基础;另一方面以科技赋能推动种业创新,并依托市场化机制保障收储环节畅通。未来,随着贷款规模持续扩大和产业链协同深化,该模式有望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粮食安全战略提供可复制的区域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