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教育部今日(2025年5月27日)正式发布《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的通知》,明确将2025年作为进一步强化教育领域监管的关键节点。此次行动聚焦巩固2024年专项整改成果,通过系统性治理违规办学行为、优化教学管理流程、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等多维度措施,推动基础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教育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指出,通知强调,学校及教师需严格遵守思想文化领域规范,严禁任何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论、分裂国家主张或歪曲历史的错误观点在校园传播。同时要求加强命题审核与网络内容监管,杜绝通过试卷试题、社交媒体等渠道散布不良信息,确保意识形态阵地安全可控。
针对过度应试倾向,文件明确禁止中小学违反规定频繁组织考试,防止以测试为名加重学生学业压力。此外,严禁挤占学生必要休息时间的作息安排,要求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课时与课间活动标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空间。
文件特别指出,禁止学校擅自调整寒暑假起止日期或利用法定节假日组织集体补课,切实维护学生假期休息权。此举旨在打破“校内减负校外增压”困局,推动教育回归规律导向。
针对近年来引发社会争议的校规问题,通知要求全面清理学校自行制定的不合逻辑或违背公序良俗的管理规定,并建立动态审查机制。此举将有效避免“奇葩校规”现象,确保校园管理制度合法合规、科学合理。
在后勤保障领域,文件对校园食品安全责任缺失、教辅材料违规征订、校服采购利益输送等问题提出明确禁止性要求,从源头遏制以权谋私行为。这些措施将协同推进教育生态净化与资源分配公正化。
此次行动通过16项具体负面清单的制定实施,构建起覆盖教学管理、意识形态、后勤保障等全领域的监管网络。教育部表示,未来将强化督导问责机制,对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定期公布典型案例。此举不仅回应了家长对学生减负和教育公平的期待,更体现了国家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建设高质量育人体系的决心。通过系统性治理,有望进一步净化校园环境,让教育回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本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