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教育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2025年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加大网络安全经费投入
 教育 2025-04-25 13:32:26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育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变革与发展。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智慧教育的发展进程不断加速,为教育带来了诸多创新与便利。然而,与之相伴的是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网络安全问题不仅威胁着教育信息的安全与稳定,也对智慧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潜在风险。深入了解教育行业网络安全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对于保障2025年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教育行业网络安全现存问题

  (一)信息系统安全漏洞频发

  《十五五教育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自21世纪初教育信息化启动以来,学校陆续构建了众多应用系统,如门户网站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部分系统因无法满足新需求而被弃用,部分则经升级改造后继续使用。但对部分学校和单位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渗透性扫描时发现,相当一部分信息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网络安全漏洞。其中,以OpenSSH、ApacheTomcat、Oracle数据库等组件漏洞为主的系统漏洞,以及以XSS、SQL注入等为主的Web应用漏洞较为常见。这些漏洞可能导致拒绝服务、信息泄露等危害,教育部相关监测预警子系统也通报过一些教育单位网站存在暗链、SQL注入漏洞,以及网站被黑客攻击、主页被篡改等安全事件,充分反映出教育行业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较多。

  (二)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差异显著

  学校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在人员和技术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在人员配备上,学校网络安全保障人员大多由信息技术学科老师兼职,极少有专职人员。由于网络安全专业性强,部分重视网络安全的学校会引入第三方服务,但建设单位和运维单位的服务范围往往存在局限性,导致学校网络安全缺乏整体专业性保障。

  在技术防护上,学校之间的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参差不齐。部分防护较好的学校,防护系统涵盖网络防火墙、Web应用防火墙等多个层次,能对网络层、应用层等进行全面防护;而部分防护较差的学校,仅部署了网络层面的安全保障,对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缺乏防护措施,防护功能单一。此外,不同学校发现隐患和处理危机的能力也大相径庭。网络安全保障能力较弱的学校,缺乏主动发现隐患的能力,在处理网络安全问题时多采取被动方式,如先关停服务器、下线业务,在重要时期甚至采取非关键性业务全部下线的消极方案,这不仅影响业务系统正常运行,还可能损害教育部门的服务形象。

  (三)等级保护工作推进缓慢

  我国早在1994年就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规定,但直到《网络安全法》颁布,等保工作才逐步推广开来。在教育行业,国家级、省级应用平台因级别高、应用广泛,相关等级保护工作推进较为顺利。然而,学校层面的等保工作却进展缓慢。这主要是因为学校各类应用系统为满足个性化需求而建设,经费保障不足。等级保护中的测评工作需由第三方专业测评公司完成,测评及后续整改费用较高,学校难以承担,导致学校层面的等保工作存在欠缺。

  二、提升教育行业网络安全的对策

  (一)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监测体系

  网络安全漏洞的产生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针对主观原因导致的漏洞,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并修复存在的安全漏洞,同时定期监测新漏洞的出现,做到第一时间处理。此外,要充分利用教育部的教育行业信息技术工作管理平台监测子系统、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教育移动应用备案等工具,形成互补、并行的工作模式,以实现更高效的监管。

  (二)加大网络安全经费投入

  教育部明确规定,数字校园建设与运维经费应列入教育事业专项资金,并形成合理的经费投入机制。各级财政部门应重视教育行业系统运维和安全管理经费投入,为网络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提供资金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本地教育网络安全检测系统,定期对中小学进行系统漏洞扫描,配置流量探针、威胁探针,实时监控网络安全问题,还可安装EDR终端防护中心,加强网络终端设备的安全管理。

  (三)建立系统清理整改长效机制

  2017年,全国教育行业开展的集中网络安全综合治理,对网站和各类应用软件进行清理,关停了部分僵尸系统和低效率应用系统,有效消除了一些安全隐患。鉴于教育行业应用软件不断更新换代,应建立定期清理制度。对于不再使用却仍在外网运行的老系统,以及存在无法修补漏洞的在用老系统,都应及时清理整改,以降低安全风险。

  (四)强化网络安全专业培训

  目前,学校网络安全工作主要依赖信息技术教师。为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一方面要实行“执证上岗”制度,通过培训使网络安全人员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提高其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要重点加强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各教育单位应根据相关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编制应急预案,并加强培训和演练。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建立网络安全专家库,为安全应急提供专业支持。

  (五)加强师生网络安全宣传教育

  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指出,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对改善教育行业网络安全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应在中小学师生中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引导师生理性用网,掌握防范技巧,养成良好的用网习惯,如谨慎使用存储介质、科学设置密码、不点击不明链接等,从而降低安全风险。

  教育行业网络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关乎智慧教育的健康发展。当前教育行业网络安全存在信息系统漏洞多、保障能力参差不齐、等级保护工作开展率低等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需要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监测体系,加大经费投入,建立系统清理整改制度,强化专业培训,加强师生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展望2025年,随着各项措施的逐步落实和完善,教育行业网络安全将得到有效提升,为智慧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推动教育行业在数字化时代迈向新的高度。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教育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