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全球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的背景下,稀土作为关键战略资源的战略地位持续提升。随着美国MP公司暂停对华出口稀土精矿,中国企业正通过海外并购强化供应链自主权。盛和资源近期宣布的跨国收购动作,不仅折射出行业竞争态势的变化,更凸显了中国企业在稀土产业链上游布局的决心与行动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稀土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报告》指出,盛和资源旗下子公司晨光稀土计划以1.58亿澳元(约合7.43亿元人民币)收购澳大利亚上市公司Peak Rare Earths Limited的全部股权。此次交易标的估值区间为1.7亿至1.96亿澳元,评估方法采用收益法与市场法结合。通过全资控股Peak公司,盛和资源将直接掌控其核心资产——坦桑尼亚Ngualla稀土矿项目84%权益,并获得该项目未来产出的全部精矿及半成品包销权。
位于坦桑尼亚南部的Ngualla稀土矿储量惊人,JORC标准测算显示其资源量达2.14亿吨(REO品位2.15%),储量规模约88.7万吨REO。其中镨钕氧化物占比超过两成,具有显著的高价值元素富集优势。项目已取得特殊采矿许可,预计2026年投产后首期年产稀土精矿1.8万吨(折合氧化镨钕4000吨)。盛和资源通过前期资本注入及EPC工程合作,已深度绑定该项目开发进程。
回溯双方合作轨迹可见清晰的战略脉络:2022年盛和新加坡以1.79亿元收购Peak初始股份;2023年签署七年期精矿包销协议,并推进工程总承包(EPC)方案;2024年进一步注资9600万澳元获得项目开发主导权。此次全资收购标志着合作关系从商业合作升级为资本控股,形成"资源控制+加工转化"的全产业链闭环。
尽管Peak公司近两年营收均为零且累计亏损超亿元人民币,其资产总额达4.03亿元(截至2024年底),核心价值集中体现在未开发矿权。盛和资源通过多阶段注资逐步化解项目开发风险,在保证资源安全的同时规避了直接承担前期勘探成本的压力。
此次收购是继暂停美国稀土进口后的关键应对举措,标志着中国企业开始从被动采购转向主动掌控海外矿山。通过建立非洲亚洲的跨境供应链体系,盛和资源不仅可稳定保障国内加工产能原料供应,更在国际定价权争夺中占据先机。预计到2030年,该矿产出将占全球镨钕氧化物市场5%以上份额。
总结
在全球稀土产业格局深度调整期,盛和资源的跨国并购行动展现了中国企业在关键资源领域"双循环"战略的具体实践。通过控股海外优质矿山、锁定长期包销协议并参与项目开发全流程,这家行业龙头正在重塑全球稀土供应链版图。随着Ngualla项目的投产运营,中国企业将在新能源材料竞争中获得更稳定的上游支撑,为产业链安全提供重要保障。这一系列动作不仅关乎企业自身发展,更是国家战略性资源安全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