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5月14日,"2025大连海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辽宁大连召开,标志着这座北方滨海城市正以品牌建设为支点、科技创新为引擎,在海参全产业链领域开启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攻坚行动。作为全国最大的海参产区,大连市近年来持续强化原产地优势,以标准化生产和数字化转型重塑行业格局,推动海参产业向高端化、规范化方向迈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海参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本次大会聚焦"大连海参品牌建设与市场机遇"主题,汇聚了政府机构、科研院校及企业代表200余人,共同探讨产业发展路径。数据显示,2024年大连海参产量达8.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9%和全省产量的73%,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0亿元。与会专家指出,在消费升级与健康需求增长背景下,强化品牌价值、提升市场竞争力已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
大会上首次公开的《大连海参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10项行动计划(20252027)》,从种业提升到数字化转型,覆盖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具体包括:优化种质资源保护、完善行业标准体系、推进企业认证规范、推动立法保护、加强人才培养、拓展终端市场、加速智能化升级、构建信用机制、深化品牌建设以及强化原产地维权等行动。这些举措旨在通过系统性改革,解决当前产业存在的标准化不足、品牌辨识度待提升等问题,为海参产品注入更高附加值。
行业专家强调,科技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在养殖端,计划加强种业繁育攻关,培育抗逆性强、品质稳定的优良品种;加工环节将引入智能分选和精准营养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流通领域则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市场布局。会议特别指出,要建立"大连海参"原产地认定"一图一库一系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与区块链溯源技术,实现从养殖海域到消费者餐桌的全流程可追溯,为品牌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在大会现场,全新升级的"一图一库一系统"2.0版本正式发布。该体系通过构建精准养殖坐标地图、整合全产业链数据库、搭建数字化溯源平台,形成海参产品从育苗到销售的数据闭环。新系统不仅强化了原产地认证的权威性,还实现了质量安全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的有效落地,为消费者提供可视化溯源查询服务,显著提升了市场信任度与品牌公信力。
总结来看,大连正通过顶层设计引领、科技深度赋能和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在海参产业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加速前行。从夯实种业根基到完善标准体系,从强化品牌保护到拓展消费场景,每项行动都体现了这座海滨城市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战略定力。未来三年内,随着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大连海参有望在品质保障、市场认可度和产业附加值方面实现跨越式提升,为全国海洋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可复制的经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