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水电 资讯详情
强化水利防御 筑牢防汛抗旱安全屏障
 水利 2025-05-14 06:30:12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贵州省自5月1日全面进入汛期以来,面对气象水文形势复杂严峻的挑战,全省水利系统坚持底线思维,统筹抓好防大汛、抗大旱双重任务。通过完善责任体系、强化科技支撑、优化工程调度等多措并举,全力构建防汛抗旱立体防御网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水利支撑。

  一、科学研判形势 精准应对"旱涝双线作战"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水利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根据气象部门预测,2023年贵州省汛期降水总量较常年偏少,呈现"旱涝并存、旱重于涝"的显著特征。尽管区域性极端强降雨引发山洪地质灾害风险较高,但全省水利系统已提前布局,针对可能出现的阶段性干旱和局地暴雨制定差异化应对策略。通过建立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实时掌握降水分布、河道水位及水库运行状态等关键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精准依据。

  二、压实责任链条 筑牢安全度汛防线

  全省水利系统已明确4600余处山洪灾害危险区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负责人和巡查责任人,同步落实2800多座水库(水电站)的安全管理"三个责任人"制度。通过建立常态化培训演练机制,确保基层防汛人员熟练掌握预警响应流程。针对重点区域实施网格化管理,实现隐患排查全覆盖、责任到人无死角。

  三、科技赋能防御 构建智慧监测体系

  作为全省水旱灾害防御核心平台的省水旱灾害防御调度指挥系统已全面升级,可实时整合全省所有监测站点数据。该系统通过智能分析降水趋势、河道流量变化及气象预警信息,一旦发现险情苗头立即启动"双通道"响应机制:自动发送短信提醒责任人,同时值班人员进行电话叫应确认,确保预警信息直达基层一线。

  四、统筹水库调度 实现防洪抗旱双赢

  针对汛期特殊水文形势,水利部门采取预泄腾库与蓄水保供并重策略。在强降雨来临前,多地提前降低水库运行水位,累计增加防洪库容约2.3亿立方米;待雨情趋稳后,在确保安全前提下科学拦蓄雨水资源。通过动态调整调度方案,既保障了河道行洪安全,又为农业灌溉和城乡供水储备充足水源。

  五、夯实民生工程 提升农村供水韧性

  为应对可能发生的阶段性干旱,全省正加快推进27个在建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重点解决喀斯特地貌区季节性缺水问题。通过建设集中式供水管网、改造老旧取水设施等措施,预计可新增日供水能力8.6万吨,有效提升15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当前贵州省水利系统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强化防汛抗旱各项举措。通过构建责任到人、科技支撑、工程保障三位一体防御体系,在应对极端天气中展现水利担当,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屏障。未来将持续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提升水利工程综合效益,努力实现防灾减灾与资源利用的有机统一。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水利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