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聚焦技术突破与场景应用构建智能发展新格局
山东省政府近期密集出台系列政策文件,以系统化布局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整合多部门资源推出28条具体措施,并配套实施重点领域赋能方案,该省正着力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全链条支持体系,力争在算力供给、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实现突破性进展。
山东省将每年布局150项以上人工智能基础研究项目,重点围绕多模态智能、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展开探索。政策明确加大对核心算法与硬件研发的支持力度,通过设立重大产业攻关专项,计划每年遴选10个"卡脖子"技术项目进行定向突破。此举旨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夯实人工智能发展的底层技术基础。
为破解关键资源瓶颈,山东省率先推出"三券"制度:通过发放算力券降低企业使用智能计算的成本,模型券加速优质AI模型的商业化应用,语料券促进高质量训练数据共享。这些举措将有效整合全省超算中心、行业数据库等资源,形成覆盖算法研发、模型优化到场景落地的全要素供给网络。
政策提出建立人工智能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专项奖励,并落实先进制造业与集成电路税收优惠政策。同时设立全生命周期投资基金,通过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拓宽从初创期到成熟期的融资渠道,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群。
针对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需求,山东省将实施专项引才计划,对顶尖专家和急需紧缺人才开辟"一事一议"绿色通道。在职称评审、薪酬激励等方面建立差异化制度,形成"产学研用"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技术创新提供持续动力。
通过制定《重点领域赋能推进方案》,山东将在智能制造、智慧农业等13个领域开展深度场景创新。每个应用场景均明确技术方向和目标模型支撑体系,例如在政务服务中推广AI辅助决策系统,在医疗健康领域部署智能诊断工具,形成"实际需求技术创新规模应用"的良性循环。
结语:
山东省通过政策组合拳构建的人工智能发展体系,正从技术研发、要素保障到产业转化全链条发力。28项措施与13个重点领域应用场景协同推进,不仅强化了基础创新能力,更打通了技术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随着算力网络优化和企业培育机制完善,山东有望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中形成示范效应,为全国智能化转型提供区域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