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食品 资讯详情
2025年甜瓜行业现状分析:河南省甜瓜行业生产规模庞大
 甜瓜 2025-05-13 16:27:18

  在全国西甜瓜产业版图中,河南省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西甜瓜生产规模庞大,在保障市场供应、助力农民增收和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甜瓜作为西甜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不仅关系到产业结构的优化,更影响着整个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2025年甜瓜行业现状分析:河南省甜瓜行业生产规模庞大

  一、甜瓜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规模呈现稳定态势

  2022年,河南省西甜瓜播种面积达27.29 万hm²,总产量1461.9万吨。其中,甜瓜播种面积为4.08 万 hm²,虽比2021年减少 1.35%,但总产量仍实现增长,达到169.58 万吨,较2021年增长1.62%。这一数据表明,甜瓜产业在播种面积略有缩减的情况下,通过生产效率的提升,依然保持了产量的稳定增长。

  (二)优势区域逐步形成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甜瓜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河南省甜瓜生产已形成相对集中的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周口市、安阳市、南阳市、濮阳市、驻马店市等地,这些地区的播种面积占全省甜瓜播种面积的 45% 以上。全省还形成了以滑县、内黄县、濮阳县等为主的豫北设施甜瓜产业带,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为甜瓜产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栽培方式灵活多样

  河南省甜瓜生产以春夏季节栽培为主,栽培方式丰富多样。部分甜瓜采用大中棚(多层覆盖)和温室栽培,在 2 月中下旬定植,4 月下旬至 6 月中旬上市;小拱棚甜瓜栽培多在 3 月下旬定植,6月上中旬至 7 月中旬上市。此外,还有部分甜瓜采用露地栽培,且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如小麦、大蒜套种甜瓜等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种植效益。

  (四)种植品种丰富多样

  经过多年的种植实践,河南省已筛选出一批适合不同设施和茬口的甜瓜主栽品种。厚皮甜瓜主要采用设施栽培,品种有玉菇、伊丽莎白、东方蜜、众云 18、脆梨等;薄皮甜瓜设施和露地栽培兼有,主要种植品种有绿宝、珍甜 18、羊角脆、博洋 9、博洋 61 等。丰富的品种选择,满足了不同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口味偏好。

  (五)种植结构持续调整

  随着市场消费需求的转变和生产效益的驱动,部分瓜农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将甜瓜种植从露地转向设施种植,以实现提前上市,避开销售旺季。一些地区的甜瓜设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如内黄县西甜瓜以大中棚和小拱棚生产为主,几乎没有露地种植,这一趋势有利于提高甜瓜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六)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在甜瓜生产过程中,各种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工厂化基质育苗、嫁接育苗、水肥一体化、生物菌肥施用、简约化栽培、多层覆盖、燕型整枝、蜜蜂授粉、生物防治病虫害等。目前,水肥一体化普及率达到 50%,生物有机肥使用率达到 30%,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甜瓜的产量和品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七)产品品质明显提升

  优质品种的更新换代和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消费市场需求的推动,使得甜瓜品质整体有所提升。目前,厚皮甜瓜平均中心糖含量达 17.5%,薄皮甜瓜平均中心糖含量达 14.3%,高品质的甜瓜深受生产者和消费群体的喜爱,进一步提升了甜瓜的市场价值。

  (八)经营主体快速发展

  随着农业规模化生产趋势的加快,甜瓜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加。众多经营主体创建了自己的品牌,这些品牌的出现,提高了甜瓜产业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推动了产业的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

  二、甜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种子种苗质量与集约化育苗问题突出

  甜瓜品种存在多、乱、杂现象,导致种子市场混乱,种子质量难以保证。多数瓜农采用自家育苗模式,由于条件简陋、技术有限,培育出的瓜苗抗病性、抗逆性较弱。从事瓜菜育苗的集约化育苗场较少且分布不均衡,育苗量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严重制约了甜瓜产业的标准化和绿色化发展。

  (二)基础设施与农机农艺结合存在瓶颈

  部分用于甜瓜生产的棚室设施老旧,建造标准低,生产性能差,抗灾能力弱,给农事操作带来不便。目前,用于甜瓜生产的机械多为耕整地、植保、水肥一体化等通用型机械,缺乏与甜瓜种植农艺要求相配套的专用机械,农机农艺结合难度较大,影响了甜瓜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三)标准化生产落实困难,肥药管理不规范

  河南省甜瓜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从事甜瓜生产的人员年龄偏大,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能力不足;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人员少,难以提供个性化技术指导服务;生产组织程度偏低,一家一户生产随意性大,各项标准难以落实;部分农户受利益驱使,过分依赖农药防治病虫害,过多施用化学肥料,严重影响甜瓜品质和产业健康发展。

  (四)采后处理环节薄弱,产品加工滞后

  甜瓜采后处理环节重视不够,品质测定、分级包装、保鲜储藏、流通运输等环节技术开发应用缓慢,配套设施设备少。甜瓜大多以鲜瓜上市,采用简易包装或无包装,导致产品损耗率高,优质不优价。与其他水果相比,甜瓜加工企业较少,产品类型不丰富,缺乏知名主打产品,产品附加值较低。

  (五)经营主体规模小,品牌建设缓慢

  甜瓜生产仍以农户为主,单户种植规模有限,难以形成品牌优势。大部分合作社结构松散,难以形成合力推动品牌打造。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大,无力进行大规模品牌建设,导致甜瓜产业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足。

  (六)市场价格波动大,生产成本攀升

  中小型甜瓜更受消费者青睐,但晚熟瓜上市集中,年际间销售价格波动较大,存在大小年现象,个别时期还会出现销售困难。农药、肥料、地膜等基本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不断增加,不稳定的市场价格和日益增长的生产成本,降低了甜瓜产业的效益,减缓了产业的发展速度。

  三、甜瓜产业发展的应对措施与建议

  (一)优化品种结构,推进集约化育苗

  充分利用河南省丰富的甜瓜品种资源,加大对新品种选育等应用型研究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适合全省发展的优质甜瓜品种。科研部门和育种企业要做好良种繁育工作,主推抗逆性强、适合简约化栽培且风味俱佳的优良品种。在甜瓜优势产区,建设一批包含集约化育苗等的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推动甜瓜育苗向专业化、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二)加强基础建设,提升设施装备能力

  甜瓜主产地区要大力支持生产基地水电沟渠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冷库、市场等相关配套设施。及时检修维护老旧大棚,提高设施农业的安全使用性能和抗灾能力。按照整体规划、布局合理、集中连片的原则,建设一批新的甜瓜规范化生产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全省甜瓜规范化生产能力。

  (三)推进标准化生产,推广简约化栽培

  农业部门要加强标准化建设,鼓励科研院所与生产经营者结合生产实际,制(修)订甜瓜生产栽培措施、产品质量等级、病虫害防治等地方生产技术规程。加快已有生产标准的推广应用,依托新经营主体、种植大户等,示范推广甜瓜提质增效绿色生产模式,建设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对甜瓜育苗、播种、灌溉、采收加工等关键生产栽培技术进行简约化和规范化,建设简约化、规范化栽培园,为技术推广提供科技支持。

  (四)打造产业链条,提高采后处理水平

  甜瓜主产地区要加强采后处理建设,完善分级包装、保鲜储藏、冷链运输等环节,重点支持田间预冷库建设,提高产品保鲜能力,扩大销售半径,延长货架期。在主产乡镇建设完善产品交易市场,解决产地马路市场问题,保障产销顺畅。搭建各类推介平台,发展电子商务,推进订单农业生产,提高产销对接水平。企业要探索甜瓜加工技术,研发果汁、果脯等休闲食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建立产品信息标签标示制度和质量追溯体系。

  (五)发展经营主体,加快优质品牌建设

  政府要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模式,带动甜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加大对甜瓜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经营主体注册商标,申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及地理标志。利用媒体、网络等多渠道宣传,支持产地举办全国性产业交流会、文化节等,打造省级品牌,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人文价值的优势品牌。

  (六)强化科技支撑,提升技术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高校、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科技领军企业等创新平台作用,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攻克制约甜瓜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围绕甜瓜种植、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培育各类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解决生产服务 “最后一公里” 问题。利用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等项目,全面提升甜瓜从业人员素质。

  河南省甜瓜产业发展现状呈现出规模稳定、区域集中、品种丰富等特点,但也面临着种子种苗、基础设施、标准化生产等多方面的问题。通过优化品种结构、加强基础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打造产业链条、发展经营主体和强化科技支撑等一系列应对措施,有望进一步提升甜瓜产业的竞争力,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甜瓜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