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食品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2025年甜瓜产业布局分析:中国甜瓜产业形成区域布局格局
 甜瓜 2025-05-13 16:44:03

  在农业产业不断升级的当下,甜瓜产业作为高效经济作物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区域布局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深入了解甜瓜产业的空间分布、各地区生产优势差异,以及如何优化布局,对于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意义深远。通过对过往研究和产业动态的梳理,能清晰把握甜瓜产业在不同区域的发展脉络与未来走向。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甜瓜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

  一、中国甜瓜产业空间布局现状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推进和地方特色农业经济的发展,甜瓜产业在生产布局、品种、农艺和销售等方面得到了政策大力扶持,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中国甜瓜生产呈现出向局部集中的趋势,形成了华东、中南、西北产区为主的 “三足鼎立” 格局。2011 年,华东 6 省 1 市、中南 6 省、西北地区甜瓜产量分别为 353.7 万 t、332.9 万 t 和 265.9 万 t,分别占全国甜瓜总产量的 27.67%、26.04% 和 20.80%,三者合计占全国甜瓜总产量的 74.50%。《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甜瓜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从全国范围来看,2011 年甜瓜产量排名前五位的省区依次为河南、山东、新疆、河北、内蒙古,仅河南、山东、新疆 3 个省区的甜瓜产量就占到全国甜瓜总产量的 47.49%。通过市场集中度指标 CRn 评估发现,2001 - 2011 年期间,我国甜瓜生产的集中程度总体上呈稳步上升的趋势。2011 年,甜瓜产量排名前 1、3、5 位省区的产量分别占全国甜瓜总产量的 17.20%、47.79% 和 58.91%,比 2001 年分别增长 27.07%、28.94% 和 13.53% 。

  二、甜瓜产业区域优势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一)理论依据

  赫克歇尔 - 俄林资源禀赋理论认为,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存在差异,决定了要素相对价格不同,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要素比例也有所区别。各地应依据自身资源禀赋安排专业化生产,以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和整体福利效用的提升。这一理论不仅适用于国际贸易分工,对国内农业生产区域分工和结构调整同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农业生产中,各地区气候、土壤、生产技术、种植制度等条件各不相同,根据区域比较优势优化布局和进行专业化生产,能提高土地产出效率。

  (二)研究方法

  目前测定农业生产层面比较优势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国内资源成本法,包含国内资源成本系数、社会净收益和有效保护率等测定指标;另一种是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通过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从生产结果反推比较优势,适用于一国范围内不同区域间某种产品或同一区域内不同产品的比较。基于数据可获取性和指标科学性,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利用 2001 - 2011 年我国甜瓜及瓜果类作物的生产数据,对全国 29 个省区市的甜瓜生产比较优势进行测度与分析。

  三、中国甜瓜产业区域优势布局结果分析

  在甜瓜生产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方面,排名前 6 位的省区市依次为新疆、河南、山东、黑龙江、吉林、江苏。东部地区的山东、黑龙江、吉林、江苏、河北具有强绝对优势,辽宁具有弱绝对优势;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南、湖北、安徽具有强绝对优势;西部地区的新疆和内蒙古具有强绝对优势。在甜瓜生产效率方面,排名前 6 位的省区市依次为上海、甘肃、重庆、广东、新疆、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上海具有强绝对优势,广东、辽宁、北京、天津具有弱绝对优势;中部地区的江西和安徽具有弱绝对优势;西部地区的甘肃和重庆具有强绝对优势,内蒙古和新疆具有弱绝对优势。综合考虑甜瓜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我国甜瓜综合比较优势排名前 6 位的省区市依次为新疆、河南、山东、黑龙江、吉林、江苏。东部地区的山东、黑龙江、吉林、江苏具有强绝对优势,辽宁和河北具有弱绝对优势;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南、湖北具有强绝对优势,安徽具有弱绝对优势;西部地区的新疆和内蒙古具有强绝对优势。

  四、中国甜瓜产业区域优势布局的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按照地理区域划分,以新疆、内蒙古西部为代表的西北地区,以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东部为代表的东北地区,以河南、湖北、湖南、安徽为代表的华中地区和以山东、江苏为代表的华东地区,是甜瓜生产比较优势最为显著的区域,构成了现阶段中国甜瓜生产的四大主产区。这些地区应在科技投入、政策支持等方面得到倾斜,以发挥比较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按照省域划分,中国甜瓜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 8 个省区市依次为新疆、河南、山东、黑龙江、吉林、江苏、湖南、内蒙古。此外,像北京、天津、上海等受本地资源条件限制的甜瓜产区,虽在生产规模上不具优势,但可凭借生产效率优势、市场经济条件和农产品流通体系,适度发展甜瓜设施化栽培,培育特色优质品种。

  (二)政策建议

  各优势产区应根据本地自然条件、生产习惯和销售特点,合理布局,建立专业化甜瓜产业带和产业特区,打造规模化高品质生产示范基地,推广标准化生产经营模式。同时,调整甜瓜种植结构,在栽培时间上实现分批栽培、均衡上市;在栽培方式上从露地栽培向设施栽培转变;在栽培水平上从传统生产型向现代技术型转变,提高土地产出效率。要优化整合甜瓜基础研究科技资源,加强科研生产协作交流,推动现代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结合,针对不同产区条件、品种和市场需求,研究综合栽培技术规程,建立和推广现代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提升甜瓜市场竞争力。各优势产区要树立品牌战略意识,建立品牌建设良好机制,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鼓励相关组织为品牌创建提供服务,运用政策手段支持企业等开展品牌创建工作,打造知名甜瓜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

  综上所述,中国甜瓜产业已形成一定的区域布局格局,不同地区在生产规模、效率和综合优势上存在差异。通过合理的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等措施,能够进一步优化甜瓜产业区域布局,推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为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做出更大贡献。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甜瓜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